张学良与杨虎城
文|胡博
1937年1月8日,蒋介石给位于西安仍掌控兵权的杨虎城写了一封信,内言“本党历史不可为不久,中央待汝不可为不厚,五年以来陕省之安定建设,不可谓不创造艰难,而今首受其害者,为汝最深,而苦痛最重者乃陕西同胞。吾知汝必不愿自撤本党之藩篱也”等语。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他对杨虎城已经是厚待了,杨怎么能忍心对国家领袖下得了手。那么,从杨虎城的角度来看,真如蒋介石所说吗?我们不妨从杨虎城入陕主政说起。
在北伐战争时期,杨虎城只是国民革命军200多军长中一员,他的名声更多来自于坚守西安一役。北伐胜利后,杨被降任为师长,但在之后的蒋冯战争、中原大战中,杨虎城因拥护蒋介石,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而不断得到提拔,他先是担任第7军军长,继又得到了第17路军总指挥的头衔,成为第一个率军追击冯玉祥部西北军残部入陕的南京中央代表。
杨虎城及儿女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为了防止西南和东南局势发生变化,而将华北地区交付于张学良,自己仍然坐镇华东,以稳定其基地,并随时准备出兵对付两广重新达成的反蒋联盟。因此,对于西北地区,尤其是新近占据的陕西、甘肃、宁夏数省,蒋介石决定把这些地方暂时交付给地方驻军自行管理。这其中的陕西一省,即交由杨虎城,杨也因此成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全权掌握陕军政大权。
1931年8月,甘肃发生了“雷马事变”,驻军师长雷中田在冯玉祥的鼓动下发动兵变,武力扣押临时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马鸿宾。蒋介石命令杨虎城调兵平变,这使杨系陕军的势力扩张到了甘肃。此时,杨虎城拥兵2个军、5个师又5个独立(警备)旅,加上归其指挥的地方保安团队,兵力达近7万人。
杨虎城部陕军实力不断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对蒋来说,杨虎城毕竟只是临时用于稳定西北的一颗棋子,当杨虎城入驻西安时,其部队实力仅为3个师,但不到一年就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对中央来说是一种威胁。蒋介石无法容忍在解决了“旧军阀”后,又培养出“新军阀”。对此,蒋介石设立驻甘绥靖公署,任命自己的嫡系将领蒋鼎文为主任,从杨虎城手中将甘肃地方军队的指挥权要了过去。
1934年冬,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南郊留影
蒋介石还采取分化收买的手段,先是收买马青苑,让其率领所部警备师发动兵变。待马兵变失败,便裁撤警备师,使杨虎城平白折损一师兵力。接着,又策动旅长杨渠统率部开赴河南后扩编为新编第5师。从表面上看,这是为杨虎城增加兵力,实际则是通过外调的方式,使杨渠统的部队彻底脱离杨的控制。在之后与红军的作战中,又有一个省警备旅被歼灭。这么一来,杨虎城的兵力被不断压缩,到最后仅剩下2个军、2个师又2个警备旅。不仅如此,蒋介石甚至还免去了杨虎城省主席的职务,另行委派邵力子为主席,试图从政治方面压制杨。
蒋介石的不断压迫,使杨虎城产生了联合外力共同御蒋的想法。而在与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中,也使杨虎城对“先安内后攘外”的国策产生了严重的反感。就在此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主力入陕,使陕西局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蒋介石(右一)到西安督战,杨虎城(中)、张学良与其合影
起初,对于东北军的到来,杨虎城及陕军充满敌意。不仅在情报上不愿与东北军共享,就连补给上也是能不给就不给,实在不行就采取拖延战术。因此,陕军与东北军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但因同样对遭到红军打击,同样对蒋介石国策的怀疑乃至反感,终使杨虎城和张学良走到了一起,陕军与东北军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密切。终于,杨、张之间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通过以兵谏的方式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红军一起共同抗日。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位于陕西和甘肃的东北军、陕军各部迅速行动,不仅将两地中央军全部包围缴械,甚至还逮捕蒋介石等一批中央军高级将领。14日,由张学良领衔宣布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张任主任委员,杨虎城任副主任委员,东北军和陕军各部军官皆有委任,各部队亦接受委员会的指挥。“张杨联军”就此正式宣告成立。
事变发生后,南京方面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迅速出兵,对陕甘驻军实施军事围攻,一场更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