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只有国内市场呈现一个开放的格局,让国外的药企和产品能更快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形成一种竞争,于本土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当然,我们本土企业也可以大胆走向国外,百济神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临床试验主要是在国内完成的,但是美国FDA也照样接受临床数据并批准其上市,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也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思考,尤其是国内药企在做药物研发时,可以大胆地尝试规划,未来三五年内,不仅在国内要做好,还有没有能力和实力走出国门,尤其是去往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说,这样的企业很受欢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内药企去探索这样的发展路径,‘In China For global’会是一个产业趋势。截止目前,还未有任何一款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在我国获批上市,但苑全红对于其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都需要有一点前瞻性,不要万事俱备了再去做,等到那个时候竞争就已经很激烈,虽然在细胞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领域,还有待更多更明朗的监管政策出台,但我坚信,这两者的未来发展会朝着一个很好的方向前进,因为现有的临床试验已证明,它们确实对一些疾病比如血液瘤表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可能也会很快出台相应的专项政策进行支持。

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近两年,生物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波诡云谲的大变革时代,在4+7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新药审批改革、抗癌药零关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政策的倒逼下,生物医药市场正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小企业面临着被并购、被出售、甚至被关停的境况,大企业则开始着力转型升级,不断开拓创新,充实研发管线,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讲,“躺着就能把钱挣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政策大环境的驱动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资本市场,也开始变得更加谨慎,少了几分狂热,多了些许理性,正如“料峭春风吹酒醒”,投资人的钱包不再那么轻易敞开了,这种资本市场口袋捂实的情况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还是短期内的一种投资行为?回归理性的资本市场更青睐于什么样的药企?未来的生物药产业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生物制品年会-生物医药投融资分会场”,建信资本总裁、合伙人苑全红接受医谷记者采访,从一个投资人角度谈了谈他的看法。

建信资本总裁、合伙人苑全红(图片来源:医谷)

创新才能驱动资本的活跃

11月28日,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正式公布,从创新领域看,此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其中,很多还是于2018年新上市的,12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就谈判成功8个,国家鼓励创新的导向已经非常明显。

“行业的大变革促使着我们投资机构也不得不作出改变,以前谈投资,谈并购,我们更看重企业的利润,现在,则看重产品的创新,账面上的利润现金流只是短期的,产品具有足够的创新度才是长远的,换句话讲,现在只有创新型药企才是我们资本机构最青睐的。” 苑全红对医谷记者表示。

同时,苑全红谈到,事实上,对于创新药企的布局,建信资本早在几年前就押对了宝。今年8月12日,建信资本早在六年前就投资进场的微芯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作为“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第一股”,其刚一开板,高市盈率曾达到467倍,创下当时科创板发行市盈率最高标的,目前市值超过200亿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微芯生物旗下拳头产品也是独家上市产品西达本胺是我国首个以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获批上市的国家1类原创新药,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日前,西达本胺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这也是西达本胺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

据医谷记者了解,除了微芯生物,建信资本还相继投资了海特生物(已上市)、康惠制药(已上市)、中山康方、和誉生物、诺诚健华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诺诚健华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联合其他人共同创立,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类疾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本年度10月中旬,诺诚健华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我们过去主要是投资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现在,我们的投资方向还比较关注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治疗技术,比如细胞免疫治疗、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苑全红说道。在前述新兴治疗领域,建信资本已投资唯源立康,其主要专注于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

截止目前,还未有任何一款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在我国获批上市,但苑全红对于其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都需要有一点前瞻性,不要万事俱备了再去做,等到那个时候竞争就已经很激烈,虽然在细胞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领域,还有待更多更明朗的监管政策出台,但我坚信,这两者的未来发展会朝着一个很好的方向前进,因为现有的临床试验已证明,它们确实对一些疾病比如血液瘤表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可能也会很快出台相应的专项政策进行支持。”

药企要勇于去探索“In China For global”

今年11月15日,我国本土创新药企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这一批准比FDA的预定回复日期早了近4个月,也实现了中国原研抗癌新药出海“零的突破”。

“近两年,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土药企也需要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才能快速成长起来,我们国家以前的市场,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产品研发,国外药企打进来的速度比较慢,这也直接致使国内的竞争环境比较宽松,但国内药企有做得更好吗?有做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吗?回答都是否定的。以前,当国外的产品还难以进入的时候,只要某个药品能在国内做到NO1,就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随着国外产品的加速进入,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小了。所以只有国内市场呈现一个开放的格局,让国外的药企和产品能更快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形成一种竞争,于本土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当然,我们本土企业也可以大胆走向国外,百济神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临床试验主要是在国内完成的,但是美国FDA也照样接受临床数据并批准其上市,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也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思考,尤其是国内药企在做药物研发时,可以大胆地尝试规划,未来三五年内,不仅在国内要做好,还有没有能力和实力走出国门,尤其是去往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说,这样的企业很受欢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内药企去探索这样的发展路径,‘In China For global’会是一个产业趋势。” 苑全红对医谷记者坦言。

除了自身要不断修炼“内功”,在苑全红看来,与国内外的头部药企合作,借力他们的优势资源,也是一些现有发展规模体量还不是很大的企业的选择,比如建信资本的在投企业和誉医药就在11月份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后者创新药口服小分子FGFR1/2/3抑制剂AZD4547的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全球性独家授权协议,进一步丰富了其FGFR信号通路的在研管线。

资本如何助力生物医药跨越“死亡之谷”

新药研发因为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大,向来有 “死亡之谷”之称,所谓“死亡之谷”,山谷的一侧,是极少数研发人员具有产业化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他们停留在早期的实验室研究;山谷的另一侧,则是投资人的迟疑,他们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承担项目早期研发阶段的风险。

对此,苑全红表示:“”现阶段,我国的生物医药技术水平整体上与欧美,包括日本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由此,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VC投资机构,如果看准一个企业,我们更希望是在早期就能参与,比如刚刚成立两三年的时候就进场,投完之后我们和他一起,共同去承担一些风险,然后用五年,或者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它培养成一个行业内有一定地位的公司。未来,中国的医药市场可能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一部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部分为国内原有的仿制药企业,另一部分则为才成长起来的创新型企业,建信资本作为一家VC机构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尽早地发现这样一批创新型公司去支持他们成长壮大,从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比如百济神州这样的公司成长起来,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公司,这只是刚刚开始,所以真正硬技术的创新,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

同时,苑全红还认为,归国生物医药科研人士也是上述推动者中很重要一份子,“华人生物医药领域顶尖的有技术能力的和有管理经验的人,在现如今的这个时间点回到国内来做生物医药创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国内现在需要这样的人,也需要这样的技术。目前,华人在国外依然会遇到不少挑战,首先是语言、文化、工作背景的差异,包括华人的黄种人面孔,这些都不是有利因素,在融资和商业这一块,客观来讲,华人在美国目前还不是主流,不像犹太人,在美国的金融圈、政见、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人脉很广,华人现在还局限在学术界、科研、技术领域。但是要做公司,要把技术变成产品,把一个创业企业变成上市企业,就需要跟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大药厂、商业界打交道,就会面临上述挑战,而如果有这样的技术和产品,回到国内,这些障碍是不存在的,本来国内也需要,然后资金也支持,市场体量也很大,排名世界第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