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血管的“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动脉内膜有损伤(比如说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或携带的胆固醇过多时,就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并在该处聚集。而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类似于管道内壁粗糙,更容易引起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狼狈为奸,危害更大。

我国约有2.1亿血脂异常的人群,每年因血脂异常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400万人,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1%,远高出肿瘤等疾病的致死人数。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临床血脂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认识“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

当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在一起时,它们通过动脉管道系统被运送至全身各脏器以供使用,若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过多或动脉内壁的屏障功能不好时,则容易进入到动脉管壁内,导致动脉管腔逐渐狭窄、阻塞,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

“好胆固醇”

而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在一起时,则刚好相反,胆固醇会被高密度脂蛋白“押运”回肝脏进行降解,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有小米粥样的脂质沉积,它使血管管腔变得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过多所致,它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再结合其他物质,就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厨房的下水管道经常堵,这是因为厨房的下水中油脂太多,经年累月粘附在管道内,管腔越来越窄最后堵塞。

如果管道内壁光滑,油脂就不容易贴壁粘附;如果管道内壁粗糙,油脂就很容易粘附在管壁。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血管的“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动脉内膜有损伤(比如说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或携带的胆固醇过多时,就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并在该处聚集。这如同厨房油腻的下水,粘附在血管内壁,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黄色斑块样物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类似于管道内壁粗糙,更容易引起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狼狈为奸,危害更大。

当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吸烟、糖尿病等,二者和高血压一样,也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

全身任何部位的血管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血流量大的血管更容易发生,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大脑的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如果发生在大脑动脉,就引起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等;如果发生在其他部位,如在肾就引起肾动脉狭窄,如在下肢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整心态等措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的改善高脂血症。

降脂治疗

若通过6~12月的上述生活方式管理,血脂仍不达标,则可开始药物治疗。常见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树脂类及依折麦布等。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脂治疗的基石,如使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下降20%。

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重点。

其它包括降糖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也非常重要

了解从高血脂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认识高血脂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好我们的健康。

号外!号外!

每周二为老百姓大药房高血压/高血脂关爱日。门店免费提供测量血压、检测血脂及一对一的高血压/高血脂专业用药指导,更多优惠活动请进店咨询!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400625288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