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作者:铁锤杰克
1967年年初,周总理在大会堂主持晚宴,会见来自各地的要员。当看见名单上有皮定均的名字,他兴奋地用话筒向台下问道:
“皮定均同志也来了吗?在哪里?”
听见总理喊他,皮定均当即起身应答。周恩来高兴地说:“你就是皮定均?过去,你们的那个皮旅打仗是真行啊!一个旅的兵力,作用抵得上一个方面军!”
皮定均回复:“还是上级领导有方,感谢总理关怀!”
总理说:“那次,我们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你的表现居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周恩来所说的那次“超出预料”的作战,便是由皮定均指挥的中原突围。
【开国中将皮定均。1955年授衔,按原定方案,皮授少将。但伟人看了名单后,特意指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
1946年,蒋氏调集30万大军,准备在6月26日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根据上级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将突围至陕甘宁边区,仅留下皮定均的1旅打掩护。
6月24日,皮定均与政委徐子荣来到1纵司令部。时任1纵司令员王树声对二人表示,中原野战军今晚将撤离。而1旅的任务是全力拖住、迟滞蒋军,使他们在3日内无法判断中野的主要行动方向。待主力跨过平汉铁路后,皮旅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
听完司令员陈述,皮定均发问了:“那任务完成后,1旅怎么办?”
“你们自行选择,按实际情况决定。是化整为零打游击,还是向西追主力,回到太行、豫西;亦或是南下渡过长江,东出苏皖,都没问题。”王树声司令员回答。
王树声没有明确交代1旅的下一步行动。这意味着,中原军区是有“丢卒保帅”考虑的,甚至做好了牺牲皮旅的准备。
听了司令员的话,皮定均和徐子荣心中一沉。王树声看见二人情绪有些低落,说道:“这个决定不是我们轻率作出的,蒋军现在有26个师,太过强大,硬拼,我们没有胜算。”
整个中野都要撤离,可光靠皮旅一支部队,能与30万蒋军抗衡吗?皮定均心里没底。但非常坚决地对司令员保证:“无论情况多么紧急,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二人走出指挥部时,军区后勤部已将把拨给1旅的几箩筐银元分别放在了几匹马上。皮、徐二人准备返回旅部下达任务,刚出门,中野政委戴季英追了出来。低声对二人说:
“你们几个做干部的,回头记得每人准备一套便衣,以防不测。”
王树声也跟了出来,没对他们说什么。但他拉住皮定均警卫员的手,严肃地说:“小鬼,你们一定要保障好首长的安全!”
皮、徐都知道,这回1旅是要豁出去了!返程途中,二人又谈起了便衣的事:
“我不准备什么便衣。和老蒋、鬼子打了一辈子的仗,就是死也值了!”皮定均义正辞严的表示。
“我也要和同志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徐政委道。
一回到旅部,皮定均便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如何拖住敌人3天,然后安然脱身。对皮旅来说,要想拖住数十万蒋军3天,豁出去拼死血战不难做到,可问题是,3天后又该领着部队如何行动,朝哪个方向走,这才是关键。会上,无论往哪个方向走的方案都有人提,但细细一研究,发现又很难行得通。分散逃命,更没有一人同意。结果讨论了足足半天,都没出结果。
最后,还是皮定均发话:
“我们向东走,这样能与主力背道而驰,把敌人引到东边来,减轻主力向西的压力。”
这一方案显然更具风险性,虽然可以更好完成任务,但这相当于把1旅往狼嘴里丢。指战员们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有人表示:
“东面的蒋军还有4个军,另外有地主顽军顾敬之的反动武装……”
半天没说话的徐政委,此时也拍了板:“这个方案好!我们可以杀个‘回马枪’,向东全线出击,在完成3天的掩护任务后,再一退,找个地方藏起来,待敌人出击,他一追,我们便朝西插。”
有人提出疑问:“往哪藏?一个旅要防守10多公里宽的战线,又该怎么退?向前一个佯攻倒是容易,可你打完以后又紧跟着退下来,在蒋军眼皮子底下,这谈何容易?”
“我赞成徐政委的想法,可以先找个临时藏身处,躲起来会合。至于这个藏身之地,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一批打掩护,一批撤离。就这样,散会!”
皮定均的几句话,算是定了音。可撤出阵地时,要是再被追上来的蒋兵围住,那就十分危险。但此刻,已是夜里12点。众人必须马上回到部队,展开部署,所以只能草草决定突围方案,匆匆结束会议。
天一亮,皮定均便率先打响了战斗。
根据计划,中原军区主力于24日夜开始向西突围。在随后的两天内,东面十几万蒋军却按兵不动。他们完全被皮定均向东突围的“意图”所迷惑。皮旅白天打仗,夜里撤下阵地。待天明后又大摇大摆地朝东前进,同时还派出不少侦察兵“化装”,抵进敌前查看工事,到敌后看地形。不仅如此,侦察兵们还向老百姓打听东进大别山的道路。如此一来,那些在包围圈里搞情报的蒋军特务就此知晓,随即便把“情报”送了出去。
蒋氏在汇总了所有的情报后,自大地认为:“中野这6万兵,铁定是要朝东跑!”
就这样,中野主力在蒋军恍惚之中,全部向西撤出。而情报报上来,负责围歼的蒋军指挥官还不信那是主力:“敌人狡猾得很,那只是佯动!各级属下部队要严防死守,阻止敌人向东逃窜!”
就是这东部的“严防死守”,为皮旅争取到了两天宝贵时间。打掩护的任务仅剩最后一天,皮旅动了真格:猛打一阵后,引发蒋军大合围,而他们将伺机跳出去。
6月26日,1旅自余集至沙窝10多公里长的阵地上发起了全线猛攻。整日上午炮声隆隆,喊杀震天。蒋军如潮水一般冲上来时,架设在山包上的我军机枪便发出怒吼。接着,手榴弹、迫击炮、步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壮烈的“死亡合唱”。蒋军一波败退下去,另一波又杀了上来。可连攻3次,全部败北。但敌人并不在乎伤亡,他们眼中,只有拼尽全力消灭这股“中野主力”。
眼见敌人压得死死的,1旅各部根本没有办法马上退下,旅长皮定均焦急万分。正当他无计可施时,老天爷前来助阵:当天中午,阵雨骤然变成滂沱暴雨。雷鸣电闪之际,蒋军的攻势减缓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皮旅救活了。
皮定均当即下令:“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些。除了1团3营外,其他部队全部撤下!”
随即,我军阵地上响起了冲锋号声。步、机枪声更为猛烈,已经淋成落汤鸡的蒋军败退下去,再也没有涌上来。不到半个钟头,枪声便逐渐稀疏了起来。就在这大雨的掩护下,1旅退了下来,撤出阵地。
在皮定均的率领下,全旅迅速向东急行军,顺着大路,一夜强行军40公里,抵达了目的地刘家冲。刘家冲是个只有6户人家的小村落。这个村子靠近两条大公路,东边隔着潢麻公路,南边也离商经公路不远。连蒋兵都认为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不会有人来,在昨日黄昏时分便撤离了。他们没想到,皮定均早就派出侦察员观察这里许久。敌人一撤出,皮旅便进驻此地,隐藏了起来。
次日清晨,刘家冲东、南两条大公路上,蒋军十几万人坐着上千辆汽车,拖拽着上百门重炮,气势汹汹地朝西杀去。他们没想到,自己苦苦追寻的“中野主力”,7000多人的皮旅,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别说敌人不知道,就连跟着皮定均转了一晚上的战士们也是一头雾水。刘家冲是1旅经常路过、经过的地方,离他们的驻地白雀园没多远,可一时间愣是没人发现!
大部队安全了。皮定均开始担心起负责掩护全旅撤离的1团3营。
强将手下无弱兵。3营虽只有数百人,可面对杀到的十几万蒋兵,却毫不含糊。营长下令预备队的7连进驻阵地后,主阵地上就留下一个排。而一般阵地上,竟然只有一个班的兵力!就这么一点人,和蒋军来回过招了一下午,打到半夜,7连还牢牢握着那些让蒋军叫苦不迭的工事。10个小时的阻击任务完成后,后方却来了一位使者——那是皮定均派来的一位作战参谋,来领着他们撤退的。如今,上级派人来领路撤退了,可3营营长却还有些不乐意:“咱不能马上走,还得让敌人多疼一下。”
于是,8连迂回至蒋军后方,7、9连则从正面出击。当时天下大雨,又是黑夜,蒋军根本分不清到底有多少解放军,被揍了一闷棍后,丢下阵地便逃。在教训过敌人以后,3营才撤出了阵地。但他们既没有去刘家冲,也没在大雨中沿着公路行进。这位叫许德厚的作战参谋领着他们向南走,从已撤离的2团背后穿过,爬上潢麻公路西边一座大山。众人没想到,在这座山上有一堆已经挖好了的工事!这正是2团先前没用上的。
日后,许参谋长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是这样说的:“原来,皮旅长早就留下了一条撤退路线。蒋军一旦发现了刘家冲,3营只要守住这座山,全旅朝哪里撤退都行!”
【骑着马,拉着炮的十多万蒋兵,转了许久也没能找到数千人的皮旅】
蒋军浩浩荡荡地开过后,皮定均又领着全旅经过5天5夜的行军,最终跳出了蒋军的重重堵截,来到了苏皖边区。
1946年8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布头条新闻,标题便是:“突围蒋军包围追击,中原东进我军一部胜利抵达苏皖边区。”
中原突围,成为皮定均的成名之战。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