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荻多伤心欲绝,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在海边架起火堆,纵身一跃,在烈焰中大声诅咒这个负心人。她说,纵使还有一个迦太基人,也会为我报仇。
那个青年就是罗马人的始祖埃涅阿斯。
这个故事仿佛在说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纠葛,乃是宿怨。
若干年后,真的有一个迦太基人来复仇了,这个人就是汉尼拔,他的名字成为了罗马的噩梦。
一,少年英杰
即便跟古今中外有名的少年英雄相比,汉尼拔也是毫不逊色的。
霍去病17岁率八百骑兵入大漠,亚历山大大帝24岁征服波斯,而汉尼拔也不差,他跟随父亲征战西班牙的时候只有26岁,几年时间就把领地从沿海的几个城镇,扩大为西班牙绝大部分的土地。
他带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直击罗马本土的时候,也不过只有30岁。
汉尼拔出身于迦太基的贵族家庭,他的家族明叫“巴卡”,是闪电的意思。他带兵突袭罗马的时候,也应了这个名字,当真快如闪电。
生活在非洲的大象可能做梦也没想过,自己不但要进行军事化训练,还要爬雪山。
爬雪山不是个简单的活儿,不但要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时不时蹿出来的高卢人。汉尼拔离开西班牙的时候,有10万军队,等到出了阿尔卑斯山,就只有2万多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好不容易从山里出来,在波河边儿上就被罗马的侦察兵给发现了。
当时镇守罗马北部的是一位老将,是西庇阿家族的,这个家族在罗马很有名,出了很多将军,为了跟他的样子区分开,我们就叫他老西庇阿。
这个老西庇阿得到消息,赶紧带兵围堵,但是当他赶到的时候,只看到了一地残骸和扎营之后的痕迹。汉尼拔三天前就走了,他不但把人全部带走了,连大象都好好的带走了。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连人影都没看着,未免就有些尴尬了,这尴尬程度大概就跟“谢大都督赐箭”差不多。
出了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半岛北部几乎就没有什么天险可守。老西庇阿又来晚了,压根不知道汉尼拔跑哪去了。于是汉尼拔就带着一帮手下,在意大利北部自由纵横,在托斯卡纳艳阳下喝着红葡萄酒唱着歌,快乐的向罗马推进。
罗马人有点慌了。
二,一人独斗一国
汉尼拔其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夹缝中。那个时候,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刚打完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在西西里损兵折将,签订了城下之盟。
迦太基人接下来的主题就是休养生息。但是汉尼拔和他父亲是武将出身,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他们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但是这种想法并不能获得迦太基元老院的支持,巴卡家族实际上是一个不太受控制的军阀,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西班牙争霸事宜。
但西班牙的一部分已经是罗马的殖民地,汉尼拔父子在哪里和罗马有了冲突,虽然罗马势大,汉尼拔还是决定硬刚。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带走的10万人,其实就是多年来在西班牙攒的家底。
他几乎清理了西班牙所有的资源。
之后汉尼拔在罗马几乎是势不可挡,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带出山的那一队战象也帮了不少忙,因为意大利除了罗马人,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特别是居住在北方的人从来没有见过战象。他们看到这样一群庞然大物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多人都吓疯了,根本不敢与之对抗。还有人甚至把战象当做神仙,纳头就拜,不用打就服了。
因此,汉尼拔在起初就收拢了一批小弟。
这也给原来牢不可破的拉丁同盟制造了一丝缝隙,因为他们觉得原来罗马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而汉尼拔并不是没有实力的。
此消彼长之间,汉尼拔一路攻到了罗马城外不远的地方。
但是汉尼拔最终没有直接进攻罗马城,有的人把它当做汉尼拔最后失败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人觉得他不攻罗马城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罗马的势力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贸然攻打只会让全意大利半岛的人同仇敌忾。
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分析,现在就不展开了。
总之,汉尼拔没有选择进攻罗马,他转而南下,并且在坎尼这个地方跟罗马打了一场有名的大战。
当时罗马出动了8万步兵和几千骑兵,汉尼拔的人数只有罗马的一半,甚至更少。但是,结果却让罗马人大惊失色。
这场战役中,罗马损失7万余人,连当时的执政官都战死了。
当时罗马总人口可能都不过百万,这几乎已经伤筋动骨。
在之后几十年里,罗马人谈坎尼而色变,这个地方成了罗马名副其实的噩梦。
坎尼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例子,是汉尼拔功业的顶点,他没有补给没有后援,几乎是以一人独斗一国。
三,既生瑜何生亮
有一本书叫《坎尼的幽灵》,里面提到一件事,那些侥幸从坎尼之战中活下来的罗马士兵受到了惩罚,他们被送往西西里岛,形同流放,他们在为这场失败负责。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生活在这里,不能和家人团聚,形同幽灵,罗马忘记了他们。
但是有个人没有忘。
这个人也参加了坎尼之战,并且活了下来,通过这场战争他了解了汉尼拔的风格,也彻底的改变了看待战争的方式。
他知道不能再跟着汉尼拔跑,罗马军团开始固守城市,这极大的限制了汉尼拔的机动性。
这个人也出身于西庇阿家族,他知道这个时候,罗马需要改变,而那些坎尼的幽灵,也需要一场胜仗为自己正名。他征招了这些西西里的战士,开始了他的征伐之路。
与此同时,汉尼拔此刻势力很大,意大利南方的很多城市都投靠了他、受他庇护。但汉尼拔的致命缺陷是人少,这些受他庇护的人一旦受到攻击,汉尼拔就要去救护,否则就会失去人心,罗马人处处放火他就跟着救火,疲于奔命。
最后的决胜局是西庇阿攻到了海对岸的迦太基城,这算是攻敌所必救吧,汉尼拔知道他不回去迦太基一定完蛋,没办法只能放弃在罗马的成果,渡海而去。
汉尼拔纵横意大利多年,从无败绩,这一去,多年的努力就付诸流水了。
难以想象汉尼拔此刻的心情,或许和稼轩词里这一句有共同之处吧。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地中海的水也足够萧萧了,似乎也预示了他的结局。
此时汉尼拔还没到,但西庇阿已经到了,迦太基人根本抵挡不住。
因为迦太基跟罗马有个明显的区别。罗马人觉得功名但在马上取,为国征战更是一种荣誉。
但是迦太基人不一样,迦太基是一个经商的国家,他比罗马早发达起来,非常的富庶。不管是市民还是元老都觉得死谁都不能死自己人,他们打仗都是去雇周围国家的雇佣军。但是雇佣军打仗都是为了钱,怎么会真心为你牺牲?碰到了西庇阿这种硬碴子,几乎是一触即溃。
这时候汉尼拔赶回了迦太基,他在扎马这个地方和西庇阿进行了会战。
但是这场仗,汉尼拔败了。
可以说“成也战象,败也战象”,大象这个东西毕竟是动物,利用战象冲阵要激起它的狂性,但并不能保证战象一定往你想的方向去,一不小心就会反噬己身。
很多人描述过这场战争的场景,有人甚至说当时西庇阿跳下战马,第一个冲向战象,并且和汉尼拔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的,还刺伤了汉尼拔的手臂,说的跟真的似的。
实际上他们二人再会面是在很多年以后,小亚细亚某个国王的皇宫,西庇阿问汉尼拔:你觉得这个世界上谁是天下第一的将领?
汉尼拔说第一个是亚历山大大帝,年纪轻轻征服大半个世界;第二个是皮洛士。西方历史上有个词叫“皮洛士的胜利”,说的就是当时皮洛士去打罗马,把罗马打得屁股尿流,但是自己也损兵折将,虽胜尤败,所以他走的时候说如果这样的胜仗再打几次,我们国家就没人了。
这时候西庇阿有点着急了,他问那你觉得第三个是谁?汉尼拔说,如果当时我赢了,第三个人就该是我了。
四、将军百战身名裂
罗马人破了迦太基城,却找不到汉尼拔。实际上,在扎马之战失败之后,汉尼拔不走难逃一次,因为迦太基势必会把汉尼拔交出去,以求平安。
汉尼拔逃出了迦太基城,半生流亡,在东方寻找颠覆罗马的盟友,可惜遇到的都是猪队友。
罗马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追杀汉尼拔,他自己也知道只要他活一天了,就会有人寝食难安。
又过了几十年,迦太基被罗马所灭,城市被毁,土地被撒上盐,再也无法耕种。如果迦太基人知道有这一天,会不会后悔当时没有倾尽全力帮助他们唯一的将星。
汉尼拔的少年成名、丰功战绩,包括他最后悲剧的结局,多少年来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英雄。
后来的西庇阿虽然打败了汉尼拔,被称为“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但论起传奇性似乎远远不及。
有句古话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汉尼拔纵横罗马16年,只败过一次,他的人生是浓墨重彩的。
可惜这个世界的衡量标准,永远都是谁笑到最后,而不是谁笑得最好。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