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 文·周巧云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楠 图·受访者提供 /

3月2日和3月9日,大连重工旅顺基地起重机公司收到了来自海外的两批捐助口罩,5000只医用口罩均为大连重工人张健购买。

不仅如此,得知印尼当地抗疫防护资源告急,张健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医院,将自行购买的2000只口罩无偿捐助给芝勒贡市中心医院和街头的小商贩、摩的司机、清洁工等。张健是当地第一个捐助抗疫物资的个人,媒体在报道中国政府援助印尼抗疫物资的同时专门报道了他。

跑遍芝勒贡所有医院和药店买口罩

张健是2019年12月5日抵达印尼的,同行共3个人,张健负责现场机械部分安装指导,另外两人负责电气调试和电气焊工作。今年临近春节时,起重机公司领导决定张健留守,另两人回国,节后初七返程继续调试设备。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本来计划留守10天的张健不仅多留守了两个半月,一个人在现场持续推进项目安装,还费尽千辛万苦购买了1.8万只口罩,支援了国内和印尼芝勒贡当地的抗疫,并帮助国内的很多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去过国外安装现场的人都知道,为了抢工期,外派人员基本没有外出闲逛的工夫,但是这一回,张健把项目所在地芝勒贡逛了个遍,还对国际邮寄、清关什么的,弄了个门儿清,就是为了买口罩。

1月22日,在两名同伴回国过年时,张健从手机中得知武汉暴发疫情。接下来的几天,疫情愈演愈烈。国内的工友群讨论的全是这件事:“口罩是非常紧俏的东西,外面已经买不到了。”张健在群里说:“我可以免费寄回大连。”此话立刻得到公司办公室主任的回应。企业开工在即,需要大批口罩,这可解决大问题了。

自1月28日开始,每天晚饭后和周六周日的半天休息时间,整整一周,张健都在为口罩忙活。芝勒贡是个小城市,一共只有3家医院和20多家药店,他全走了一遍。但是医用口罩在医院不多卖,一次只能买一两盒,药店的情况稍好一些,到1月31日,他一共买到了100盒5000只。

看着住处屋里的“战利品”在不断地增加,张健很高兴,开始打包准备寄回去。但他没想到,比起买口罩,寄口罩更难。鉴于国内疫情严峻,从1月末开始,许多航空公司陆续取消了飞往中国的航班,很多物流公司也因此不再接收寄往中国的邮件。张健把芝勒贡的物流公司找了个遍,也没有一个能接货的。他急得不行,托身边的印尼朋友打听,终于有一家国际物流公司的分包商EMS公司把货接了下来。

好不容易把一部分口罩寄了出去,却一波几折,在路上“走”了差不多1个月。由印尼雅加达出发,途经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一道道地办手续清关、上路,仅在韩国就耽误了20天,直到3月初才运抵大连。

因为口罩限制出口,要求每个包裹只能邮寄200只,他前后寄出的口罩总计分成了52个包裹。不夸张地说,那厚厚的一叠包裹单承载的都是张健对国家、企业和工友的深深情谊。

2000只口罩

免费捐助印尼医院和个人

当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在一点点好转时,国外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越来越严重了。印尼的疫情也不断蔓延,有报道说,已经死亡6名医生,抗疫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不断有媒体说医院的医用物资告急,张健意识到防控的重要性,而身边的当地人好像并没有这个意识,很少有人戴口罩。他打听了一下,当地物价翻倍,尤其是口罩已经又贵又难买。张健决定把滞留在雅加达机场的2000只口罩要回来,捐助给医院和当地人。

这2000只口罩是张健邮寄出的最后一批,已经1个多月了,流程单上一直显示货物在雅加达机场,始终没有出关。张健联系到物流公司,说快递费不要了,得把口罩拿回来。

3月23日,张健通过工作现场的办公室人员联系芝勒贡市中心医院,捐了550只口罩。他说自己是中国人,在国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国家,所以特意精心制作了中国国旗,贴在口罩的外包装箱上。

除了捐给医院,张健还把口罩无偿分给身边的现场施工人员,以及清洁工、摩的司机、快递小哥、街边小商贩等。没几天,当地人都知道张健手里有口罩,看见他就伸手要。在当地人眼里,这个中国人看起来外表很普通,做的事情却很“英雄”。

张健成为当地第一个捐助抗疫物资的个人。当地媒体得知张健免费发放口罩,帮助他们抗疫的暖心事儿后,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连买带寄,加上雇人、雇车,张健自掏腰包1.7万多元,这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张健和媳妇于红都认为这个钱花得值。他们的理由很朴素:“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张健,1988年生,媳妇于红,1990年生。两个人是老乡,2010年技校毕业后一起入职大连重工,结婚有了孩子后,又把父母从农村老家接来一起住。上有老下有小,小两口胼手胝足,省吃俭用,这回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买口罩,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除了捐助,张健还帮助别人代买了一些口罩。当时国内很多地方已是“一罩难求”了,不少人找他买口罩时提出要多给钱,张健坚持不多要,只按原价收费。不仅如此,因为国际邮递不能货到付费,所有的邮资也都是张健自己出的。提起邮资,他就“肉痛”:52单的邮资是不一样的,而且不断地涨价,最贵的时候1000只口罩邮资要花费2500元。

有人在微信里问他,机会这么难得,你怎么不卖高价?他回复说:“咱不能那么做,要是那样就改变我的初衷了。”

除了捐给企业,媳妇于红还送了好多口罩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张健爸爸在物业打工,看到有的清洁工一个口罩戴好几天,于红知道后又给物业送了一批。

从免费捐助到帮人代买,张健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却也因此结识了一批朋友,有沈阳、北京、杭州的,还有陕西、黑龙江、内蒙古的,朋友们在微信里对张健的“义举”纷纷表示感谢。张健也很高兴,他说只要帮助了别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靠谱、能吃苦,

他是不普通的普通人

随着疫情加剧,施工现场面临着随时停工的困境,为了争取工期,张健将大连重工的防疫防控工作措施运用到现场。他在工地组织人员做好体温检测、消毒等工作,并教给他们洗手方法等基础防疫知识,同时积极协调并配合好与业主方的合作,保证了项目正常进展。截至4月15日回国时,他已经完成了12台大型起重设备的机械安装工作指导。

大连重工每年都有数十个海外项目需要派人去现场组织施工,这次的印尼现场是张健的第三个海外现场。能去国外现场组织施工,除了技术水平高,还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随时与业主方、总包方沟通进度、解决问题,而且国外现场一般条件比较艰苦,外派人员必须能吃苦。

在领导眼里,张健就是这样一个靠谱、能吃苦、让人放心的人。

张健的第一个海外现场是越南河静钢厂,那是2015年。当时他在现场只是普通员工,他一边干活,一边看项目经理怎么跟业主打交道,学习项目管理。因为英语只会一星半点儿,回国后,他专门报了英语班,天天学习。等到了第二个墨西哥现场,张健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而此次到印尼现场,他已成为机械部分安装指导。之所以进步这么快,就在于他个人的用心和努力。

印尼喀拉喀托钢厂项目的总包方为德国一家公司,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安装过程中需要与德方沟通。现场施工条件比较艰苦,气温常年在34℃以上,起重机在空中安装作业,环境密闭,机械安装雇用当地人,每个结构件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明确注意事项。这些问题张健一个人都全部解决,在其耐心讲解下,当地工人很快就熟知了安装细节,安装速度得到业主的褒奖肯定,当地工人冲张健竖起了大拇指。

出差海外现场是一份苦差,一是时间长,一走就是三五个月,家里有事也不一定能回来;二是水土、饮食差别大,难以适应。但张健却不觉得这是吃苦,反而认为是锻炼和提高。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出国他的行李里都背着挂面、方便面,只是每次回国时,他都会瘦上10斤左右。身在苦中不觉苦,足见张健的朴实。

由于今年春节儿子一个人留守国外,加上疫情日益严峻,张健妈妈担心得睡不着觉,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单位领导也十分关心,一直跟他保持密切联系,在芝勒贡安装现场因疫情封闭后,想方设法联系航班让他取道柬埔寨回国。回国后,他在成都隔离,分别于4月15日和4月27日进行了两次核酸检测。4月30日下午,张健终于回到了大连,按社区要求居家隔离一周,之后将到市疾控中心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张健妈妈对儿媳说:“我的心可算能放下了。”

1.印尼快递公司在给张健邮寄的口罩打包。

2.张健在进入印尼现场办公前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3.张健(右一)在印尼快递公司邮寄口罩。

4.张健在印尼现场安调的大型桥式起重机。

5.张健(左)向印尼居民捐献口罩等防疫物资。

人物名片

张健,1988年出生,就职于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重工”)。去年底,张健抵达印尼开始负责芝勒贡喀拉喀托钢厂项目的机械安装。然而这次本来普通的出国工作经历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而成为一次最难忘的回忆。他说自己很普通,在别人看来他却做了很“英雄”的事;他家并不富裕,在帮助别人时却慷慨解囊。

在印尼的100多天里,张健与口罩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