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画家,他的作品能在市场上有很高的拍卖价格,常常和他的知名度、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却有一些画家,生前籍籍无名,可谓穷困潦倒、不被赏识,却在辞世后的几十年里,作品拍卖价格水涨船高、似乎有赶超老朋友徐悲鸿、林风眠作品拍卖价的气势……

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这大约和这位画家的生前事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叫常玉。

他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殷实的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让他没有生活之忧虑。十岁时,他就跟从当地大儒赵熙学习画画、书法! 当时,他还没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在19岁时,随着去法留学的热潮,他以勤俭学的方式,来到了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徐悲鸿、林风眠、张道藩等一批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绘画名家。

巴黎,似乎是常玉的第二个家。

在那里,他形成了自由、自我的生活习惯,创作绘画也和一般在那留学的同学不同。毕竟,其他人是在这里学艺的,学成之后自然要回国,艺术素养难免不形成中西结合的特色,但常玉不是这样。

自从定居在法国之后,常玉似乎就没想着要再回家。一生之中除了几次参加亲人丧礼而必行之举,文从沈梦了解,大多时候,他都生活在巴黎。

前后长达45年!

就算在巴黎,常玉也并不是一个合群的画家。他创作作品总是随心而为,不拘泥于创作形式,甚至,他似乎没有上过正规的美术学院。有不少时光,他都浪费在咖啡馆里喝咖啡,一边拉小提琴或者画几张画!

但,常玉也常常不得不屈就自己,参与画展,全世界到处飞。1948年到1951年间,为了办属于自己的画展,他甚至在纽约度过了近两年的时光,却始终没打开局面。1964年,他又赴台举办个人画展…… 总体而言,常玉我行我素的个人风格持续了一生。

有朋友见到一个景象:常常看到许多人将常玉围着,他可能会把画好的画送给你,分文不取。但如果你请他画像,他会跟你谈条件,其中一条就是:“画画的时候请不要围观,画好之后不要提意见”! 其人其个性,由此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常玉晚年在巴黎,生活还是挺寂寥的。他的作品,总是愿意将远景画得极其辽阔,而画的主物体却又十分小,这,或许正是他对孤独体验的一种表现。 1966年,常玉在自己的寓所,因煤气泄漏而辞世。

时至今日,常玉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当年的那些同学,但丝毫不影响他如今在拍卖行的地位。

1999年,常玉在“全球艺术家榜”单中名列635位 ;2017年,他已经步入前十位。2011年,他创作的《五裸女》拍出1.28亿元港币(约合当时人民币1.065亿)。此后,常玉的作品渐居高位,成为拍卖行上的香饽饽……

这相对于生前穷困潦倒的他,是多么巧妙的讽刺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