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十一

课程建设: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段思想之旅

东湖区教研中心 万远芳

时间的车轮总是这样,或急或缓,忽快忽慢地在我们匆忙的脚步中不停歇地向前滚动。点开文件夹,那一个个已经翔实具体、完善定稿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那一场场研究留下来的照片剪影,那一个个课程创意实施过程中留下来的精彩瞬间,让我们感到亲切、更有几分惊叹。

作为东湖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我和大家共同经历了思想观念的涅槃。我们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更新观念;在追求突破中寻找理论的支撑和先进经验;在解决问题中分享智慧,共筑团队研究成果;在一次次修缮、磨砺中享受着思想发光的喜悦。

王国维的治学有三境界,而我们,在这段思想旅程中也痛并快乐着。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东湖区品质课程现场大讨论)

到2018年,推行全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过近二十年,东湖区“一校一品”建设也进行了十年。东湖,在苦苦反思,深化区域课程建设的“路在何方”?“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无疑是所有教育人坚守的课程价值追求,课程应是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它承载着学生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是学校内涵发展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思考下,东湖区政府下定决心每年安排128万资金用于课改工作,全力支持东湖区品质课程建设。

刚开始做品质课程建设,有校长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做课程规划,国家不是已经有规定的课程方案了,我们只要量力而行,开发些校本课程不就行了”;“课程建设我们能做什么,我校的校本课程已经有影响了,没有必要再做规划了”;“把中考抓好,每门学科都考好,其他都没意义”……从这些质疑中,可以想见课程规划研究之初,很多学校更多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对课程育人的认识、对学校课程的领导意识还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教育始终要思考,要坚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课程是一切校园生活的总和,体现了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为此,东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引进上海教育科学院杨四耕教授专家团队,借力专家指导各校建立从1.0到3.0课程体系。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区教科体局领导和上海教育科学院专家团队召开东湖区品质课程筹备会)

2018年始,为了把品质课程工作更扎实落地,区教科体局下设的东湖区教研中心成立课程部,主管全区品质课程建设。从4月筹备会到5月第一次实地调研,6月第二次实地调研,8月课程大讨论,11月各校课程领导小组和成员一百余人参加南京玄武全国第三届品质课程研讨会,再到12月各校(园)课程规划方案五易其稿,最终成型……只有深处其中,才知其中甘苦。年终回望,那些课程思想转变和生长历程中的痛苦与欢乐,那些制定与反复修改课程规划中的煎熬与思考,那些学习与争锋,讨论与完善中的拔节与提高,那些课程变革行进中的满意与微笑,美好与喜悦,此时,都是最宝贵的珍藏。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西日报》对东湖区品质课程建设进行报道)

2018年东湖品质课程规划历经十个月,全区23所学校幼儿园已全部绘制了美好的校(园)规划蓝图。各校以多维联动、逻辑关联的课程体系为标准,正相继开发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的3.0课程体系。如阳明学校“致良知”课程、百花洲小学“百花园”课程等。

2019年1月22日,在东湖区品质课程推进新闻发布会上,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都捧出了基于每个学校实际的、体现学校特质的课程规划及实践,校长现场演讲,专家现场点评。《南昌市东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关于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同时正式发布。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南昌日报、南昌电视台、南昌新闻广播、东湖新闻等媒体朋友们进行了专场报道和现场直播,并进行专题采访。

东湖区在课程建设的进程中,在教育理想的天空和现实的境遇中,不断经历思想的交锋,痛苦地寻找学校课程的完美追求与有效实施之间的平衡,在实践的土壤中真实地感受校本的办学追求与个性化课程思想的生成,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看到了课程建设带来的品质变化,看到了东湖区的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成长。

美好的愿景,深刻的思想,2019年,我们将在东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的正确领导和课程专家的引领下,将更好地将蓝图走向行动,听到东湖品质课程“落地的声音”,奋发谱写东湖教育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