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山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50%以上, 中国2300多个行政县中, 山区县有1 500多个, 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地与平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山地气候垂直多样, 生物多样性丰富;二是山地文化多元, 文化多样性突出;三是山地生态脆弱, 环境承载力较低;四是耕地较少, 人地矛盾突出。正因如此, 山地作为地表的隆起区, 同时也是经济的洼地区。为此,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山区经济, 改善山区居民生活条件。

2017年, 国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也成为众多乡村发展的首选。

田园综合体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也是乡村振兴中的一种重要路径和模式, 在有条件的山区探讨和研究山地田园综合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山地田园综合体依托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山地文明建设而成, 它需要围绕生产、生活、生态这一“三生”空间来进行综合考量, 共同推动山地经济发展,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

1.以生态为根基

生态环境是建设山地田园综合体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乡村开发时坚持负责任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协调共生原则, 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建设。山地生态空间由脆弱的山地自然环境和多元的山地人文组成。山地自然环境是大气、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各种自然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山地人文包含民风民俗、服饰、饮食、建筑、节日庆典等。重视和保护对村民和游客有意义的原生资源, 以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避免人文资源的过度开发。以生态为底线, 是资源永续利用, 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以生产为核心

围绕现代农业, 建设集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为一体的大产业体系, “农、工、商、旅、文”一体化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 振兴乡村经济,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这是构建山地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优质农产品种植供给, 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功能, 农业科技和信息咨询, 形成多产融合的产业集聚区。解决目前山区没有产业或者产业体系不健全的困境, 培育市场主体, 壮大山区经济。

山地田园综合体构建

3.以生活为归属

山地田园综合体的生活空间是生产空间的延伸, 是涵盖山地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所形成的山地田园社区。旅游目的地的生产生活是游客的诗和远方, 良好的山地田园社区营建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美丽的社区环境, 浓厚的地方文化, 安全和谐的社区交流与活动。山地田园社区的建设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加强社区内部联系和文化特性, 丰富居民精神文明, 使得山地社区的居民能过上健康、舒适、便利和高品质的生活, 让其成为村民和游客身心的归属地。

山地田园综合体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管控和协调, 构建起乡村新生命体。乡村新生命体在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意、提取加工、科普传播进行开发, 让乡村经济有了产业支撑, 让村民收入有了提高, 精神世界得到丰富, 同时当地的资源又不会被肆意破坏。它不会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能帮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山地田园综合体增强了山区乡村的吸引力, 为乡村游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 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和产品, 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同时, 乡村旅游也丰富了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体系, 提高了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附加值。在“三生”空间的协调和管控上得到很好的统一。乡村的生活社区因为有了乡村旅游业态的植入,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生产空间, 更好地藏富于民, 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操作路径。

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专注三农、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等项目咨询与策划、规划设计、研学培训!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案扎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