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开头通过卡特的鸟笼魔术讲述了每个魔术都有3个步骤,即"以虚带实"和"偷天换日"以及最重要的"化腐朽为神奇",并在鸟笼魔术中交叉了之后安吉尔在交流电机器中的"遁移术",形成了类比,从而揭露了魔术背后残酷的本质——牺牲,这部影片的开头是这部电影精髓之处,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出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那么的简单,掺杂着对牺牲的思考,进而批判这吞噬生命与真相的机器,更多的是奠定一种强烈的悲剧基调,纵观全片,不难发现,所有魔术都与这有着共通之处。从而契合了电影名《致命魔术》,而波登是在观察了变魔术的中国人钟林苏后得知了成功的秘诀就是对魔术的完全奉献以及彻底的自我牺牲,而安吉尔始终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始终不愿意牺牲自己,波登"移形遁影"魔术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巨大牺牲,即与自己双胞胎助手法隆来回切换身份,他们完全共用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妻女,牺牲了两兄弟的两根手指。

《致命魔术》,这部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该电影在2006年10月20日首映,并在2007年初就获得1.1亿美元的票房,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9,获得了第33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

诺兰最喜欢将故事巧妙的打散,通过讲述过程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精彩表演,对故事时间的处理,更是有他独一无二的见解,在好莱坞类型化电影的大环境下,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可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深邃的视角和不竭的创意。

《致命魔术》讲述了两位年轻魔术师波登和安吉尔,在学徒时期互为朋友,波登在一次魔术失误上害死了安吉尔的老婆茱莉亚,两人结仇,从此在魔术上相互竞技的故事。

作为一部悬疑科幻电影,影片采用了交叉剪辑手法与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辅以倒叙与插叙,使得情节扑朔迷离、环环相扣,下面,我将从蒙太奇手法、主题呈现、现实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领略诺导的魔术魅力。

类比蒙太奇:魔术背后残酷的本质

类比蒙太奇思维方式是在镜头或镜头组之间采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现相似的内容,使影视作品的观众会产生类似情景的思维活动。

影片开头通过卡特的鸟笼魔术讲述了每个魔术都有3个步骤,即"以虚带实"和"偷天换日"以及最重要的"化腐朽为神奇",并在鸟笼魔术中交叉了之后安吉尔在交流电机器中的"遁移术",形成了类比,从而揭露了魔术背后残酷的本质——牺牲,这部影片的开头是这部电影精髓之处,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出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那么的简单,掺杂着对牺牲的思考,进而批判这吞噬生命与真相的机器,更多的是奠定一种强烈的悲剧基调,纵观全片,不难发现,所有魔术都与这有着共通之处。

主题呈现:近乎疯狂的复仇与完全奉献的自我牺牲

影片以魔术为切入点,来实现复仇主题的呈现。影片中,安吉尔对波登的执念源于波登在一次魔术表演"水中逃生"前给安吉尔的妻子茱莉亚系上了一个遇水不稳定的蓝氏结导致茱莉亚溺水身亡。其实在这之前他们私下里也讨论过,茱莉亚认为她可以在水底松脱,但遭到了一致的反对,所以说这并不能完全算波登的过错。但是安吉尔已然成为了情绪的奴隶,强烈的复仇欲望令他丧失了心智,他一心想着的就是怎么让波登身败名裂并杀死他。而波登在酒馆表演"徒手接子弹"被乔装打扮的安吉尔开了一枪后,他们的仇就正式结下了。可以说,复仇这一主题作为线索,一直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正是复仇这一主题,使得双方的博弈更加的精彩,复仇是极端化的牺牲,极端化的背后,是致命的代价。从而契合了电影名《致命魔术》,而波登是在观察了变魔术的中国人钟林苏后得知了成功的秘诀就是对魔术的完全奉献以及彻底的自我牺牲,而安吉尔始终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始终不愿意牺牲自己,波登"移形遁影"魔术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巨大牺牲,即与自己双胞胎助手法隆来回切换身份,他们完全共用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妻女,牺牲了两兄弟的两根手指。

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牺牲的辛酸与不易。人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却看不见别人为成功付出的巨大代价,安吉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想方设法想要得到波登"移形遁影"的秘诀,牺牲的只是情人的代价,可想而知,他得到的肯定也不会太多,通过威胁"法隆"的生命,安吉尔得到了波登给的字条"特斯拉",随之去远在世界另一边的地方寻找成功的秘诀,得到的就是一台吞噬生命与真相的冰冷机器,得到了机器后,他回到了伦敦。在剧院里完成了最后的"遁移术"表演,并成功的栽赃给了波登,牺牲的自是自己的一个个复制品罢了。

波登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个人牺牲,安吉尔成功的秘诀是窃取、他人的牺牲。可想而知,最终获得成功的必将是波登。

现实意义

《致命魔术》以复仇为主题展开,经常看复仇题材的读者们应该知道,复仇的代价一般都是十分沉重的,类似于"七伤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演通过电影中波登和安吉尔的博弈折射出许多现实存在的矛盾,也就是对社会中社会个体存在的思考,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观众在该部影片中看得到只是痴迷成功以至极端的扭曲的人。更加深层次的则是特斯拉和爱迪生不得不说的故事了,两位科学家的斗争就类似于波登和安吉尔的博弈,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而去诋毁对方的成就。

与此同时,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对机器的痴迷在各个领域都有迹可循,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台台机器的产生,机器发明的初衷应该是用来帮助人类的,而不是用来毁灭人类的。影片中复制机已然成为了安吉尔复仇的好帮手了,随着安吉尔一次次的靠近这台杀人机器,渐渐真正成为了机器的奴隶,被复仇冲昏了头昏,丧失了个人的主体性。影片中掺杂着导演对现代社会的担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