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会东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生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程,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山松幼苗

破除瓶颈 现代林业蓬勃发展

山前岭后,坡头沟尾,沉甸甸的华山松塔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经济林的发展,打破了山区群众只有砍树才有经济效益的传统模式,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是山区群众真正的绿色银行。”说起现代林业为地方发展带来的好处,堵格镇堵格村支部书记曹华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采访中得知,堵格镇是会东县华山松种植大镇,今年预计产松籽80万公斤,实现产值2500余万元;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436户,1万元的1340户。仅此一项,预计全镇人均增收1300元。

收购松果

“唱山歌,走山路,植树造林是出路。”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惠农政策和措施,全县上下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仅2018年,会东县新建核桃基地0.7万亩,华山松基地6万亩,青红花椒基地2万亩;采取“公司+农户”形式,试种无刺红袍花椒6000亩,建成油橄榄基地0.3万亩,核桃嫁接改良3万亩,培育华山松营养袋苗600万株。

在大力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会东县还有效破除林业产业单一的瓶颈,大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培育,形成上下结合、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三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截止目前,会东县林下禽、畜养殖达2万头(只),特种养殖1万头(只)以上。

齐栽致富树,共发绿色财。这片土地因有了勤劳的种树人而生动,因有了蓊蓊郁郁的树木而生机盎然。放眼望去,江畔日出,林涛起伏,满目青山,群峰叠翠,到处绽放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笑颜。

增强保障 产业结构全速优化

“我们将本地株大耐旱的核桃苗木移栽成活后,再嫁接引进优质核桃芽,这样培育出的果树品质优良,到挂果黄金期,每株每年可增收近300元。”在会东县满银沟镇毛椿树村7社,正在为核桃树松土、施肥的群众秦三林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据悉,满银沟镇95%的核桃树是株大耐旱的优良品种,为营建优质果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林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仅鲹鱼河镇,就在安乐村建成了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园一个,滴水岩村建成200亩清香、紫玥核桃对比试验示范基地一个;江西街乡大村村建成300亩清香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个。而全县,有12个核桃种植示范点。同时,以“基地+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建成37家林业专合组织。

通过科技示范引领,会东县林业产业标准化种植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全速优化。截至目前,会东县拥有林业用地316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4.8%,各类森林、林木总蓄量56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9%,成为凉山州林业资源重点县。

建立屏障 品牌建设风生水起

在依托资源促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会东县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华山松、核桃、中华块菌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中国华山松第一县”等林业品牌。

同时,引入“公司+基地”模式,助推华山松产业发展;出台《会东块菌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以科技项目支撑块菌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撑,会东县林业基础雄厚,成效实实在在。

家住金沙江畔满银沟毛椿树村的谢关佐老人,三十年如一日,改造荒山杂木林300余亩,种植优质杉木5万余株,价值1000多万元,创造了一个致富传奇。羊群过河头羊带,群雁高飞头雁领。如今,满银沟镇在炭山坡村、毛椿树村、吴家坪村集中连片种植核桃1642亩;新建育苗点2个,黄坪村3社,炭山坡村三、四社完成育苗20000株。截止目前,满银沟镇共种植核桃800亩,杉树1500亩,华山松1200亩。而毛椿树村杉树种植达100亩以上的有20余户,50亩以上的有100余户。

人工林海绿如潮

在品牌大户的带动下,“不种不富,早种早富”已成了该县干群共识。如今,家家有致富林,户户发绿色财。预计到2020年,会东县林业总产值将达到14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突破3500元。

核桃树、经果林蓊蓊郁郁,整体连片;华山松、杉木林苍翠欲滴,一眼望不到边……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会东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处处流淌着和谐发展的绿色诗意。

▍来源:县新闻中心 赵海华

▍责编:任方祥

▍编辑:张学军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