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本週發表年度《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警告人類對環境的過度消耗與破壞,已導致1970至2014短短44年中,野生動物從地球上消亡了60%。

報告稱,2014年,全球包括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在內,超過4000種動物的總數,相較於1970年,下降了60%。

其中,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數量已減少80%,而亞馬遜雨林所處的拉丁美洲一帶情況最爲嚴峻,已有將近9成動物消亡。

其他可怕的事實還包括:

90%的海鳥胃中含有塑料,在1960年這一數據爲5%

過去30年中,地球上一半的淺水珊瑚死亡

2009年至2014年期間,由於象牙偷獵,坦桑尼亞的非洲象數量5年內減少60%

1999年至2015年期間,婆羅洲的森林砍伐和棕櫚油種植,導致10萬隻猩猩消失

預計到2050年全球變暖將使北極冰層融化減少30%,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喪失

……

生態環境衰退的速度若持續如此失控,即將到來的2020年,全球野生動物總量將減少超過7成,未來人類自身也要面臨生態滅絕的考驗。

WWF敲響警鐘:我們這一代人是拯救自然的最後機會!

WWF負責環境保護科學的Mike Barrett表示:“60%這個數字的規模,假設換成地球人口的話,相當於把美洲、非洲、歐洲、中國以及大洋洲的全部人口清空,這是非常驚人的!”

WWF總幹事Marco Lambertini向法新社表示:“目前的狀況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從數據來看情況越來越糟,而且還在持續惡化。唯一的好消息是我們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WWF的英國負責人Tanya Steele說:“我們是第一代明白自己正在摧毀地球的人類,也是還來得及採取行動的最後一代。”

人類在近代以來,對自然環境的過度消耗、大量捕撈與狩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都導致生物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生物數量隨之大幅下滑。根據WWF的研究,地球物種消亡的速度,比起過去數百年,提升了100至1,000倍,按照這種速度,地球的生態恐怕將迎來下一次大滅絕。

而保護自然的努力,沒能跟上人爲破壞的速度。

在這次報告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中南美洲地區,造成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積的森林砍伐,導致當地生物羣的棲息地被嚴重破壞。而在生物豐富的亞馬遜雨林,甚至還有許多物種尚未被人類發現,就先慘遭滅絕。

*亞馬遜雨林砍伐後被用作畜牧

WWF的環境顧問Tony Juniper則表示,研究報告雖然悲觀,但尚未全然失去希望。根據近6年來的生物棲息地保育工作成果,印度虎的數量提升了20%,中國熊貓、英國水獺的數量情形也有所改善,算是悲觀數據中的一線曙光。

人類仍有機會挽回,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雖然效果微弱,但足以產生影響。

It warned that current efforts to protect the natural world are not keeping up with the speed of manmade destruction.

它(WWF)警告稱,目前保護自然世界的努力跟不上人爲破壞的速度。

未來的路在哪裏?

《地球生命力報告》自1998年首次發佈以來,作爲世界領先的以科學爲基礎的地球健康評估工作,一直在跟蹤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最新狀況。

二十年後的今天,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週年紀念版中,《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爲全世界提供了一個展示最佳科學、前沿研究和多樣化聲音的平臺,使我們可以深入理解人類對地球健康的影響。來自學術界、政策制定方、國際發展和自然保護組織的50多位專家爲此版本做出了貢獻。

- END -

綜合自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部份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妥善處理,歡迎投稿,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合作聯繫微信:veg520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