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不死,调查不灭

文 | 零和

这两天,疫苗的新闻刷了屏。

最开始,它激发的是质疑、愤怒和谩骂,到最后,变成了无奈、悲哀和叹息。

此时此刻,大家突然无比怀念那个逝去的、媒体的黄金时代。

一个个被遗忘的调查记者名字,被翻了出来。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报道,被挖了出来。

没有监督者和掏粪者的时代,就如缺乏阳光的阴晦世界,霉菌重生……

时代,开始呼唤他们的回归,可如今,他们又身在何处?

01战斗岁月

是的,我也曾经是一名调查记者。

那段岁月,真的是如“金子般闪光”,却又如针扎般刺痛。

我曾经一周不洗澡,去工地附近的衣服摊,买了一身脏衣服,然后潜入假盐窝点。

操着方言,说着行话,我和假盐贩子称兄道弟。

我曾经和摄影记者偷拍工厂违规生产,却不慎暴露。“跑!”我拉着摄影记者就往厂房外奔。

摄影记者太胖,跑不过我,我要时不时回头看他跟上了没。

而我回头一瞬,就看到身后4个人,手持1米长的铁棍在疯追。他们,离我们不过20米。

后来,这成为我深夜噩梦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我也曾经深夜偷偷翻进被烧毁的工厂,翻找残留的证据碎片。

惨白色的月光照着一片废墟,整个世界发白发涩,瘆到人全身汗毛直立。

当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刚从新闻系毕业的女生。

有些人问我,你一个小女生,到底怕不怕?

是真的不怕。我甚至义正言辞对别人说:“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永远是邪不胜正。”

那个时代,“调查记者”这个职业赋予的使命感与荣誉感,甚至可以让人战胜一切恐惧。

总理亲笔批示、报道成为全民热点……我看到自己的报道,在掀起轩然大波,我也感受到真实的力量和真相的可贵。

我开始相信,新闻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但此时,媒体的黄金时代正在点滴逝去。

我深入暗访两个月的稿件,因对方几百万的广告单被撤。

那晚,主编给我电话,很艰难才把事情说完。他说:“对不起。”

我挂了电话。从不喝酒的我,将自己灌得人事不省,哭得撕心裂肺。

那时,我身边的调查记者,都活得极为“窝囊”。

对,窝囊,就是这个词。

工资低、压力大、稿件动辄被毙,几个月心血付之东流,“就像孩子眼看要足月,却被强行引产”。

2012年,我离开了调查记者队伍,转型做特稿。

而我身边的调查记者朋友,大多也都转型,甚至转行。

一个调查记者,为何最终放弃,没再坚持?

你听到的最多的答案,大概就是:“心死如灰。”

三鹿奶粉曝光者简光洲,也在这一年,离开了媒体行业。他只留下了一句话:

“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互道珍重,那个时代的调查记者们,就如此相忘于江湖。

02新的时代

2016年,新的媒体时代开启。

新媒体崛起,掀起了内容创业的风潮。

我和几个朋友顺势而为,离开传统媒体,创业做了“一本财经”。

对调查报道的不死之心,又开始苏醒。我对合伙人说,我们要写调查报道。

而此时的行业媒体,是很少有人写调查报道的。

“我们绝对不写行业负面和调查。你就靠行业花钱养你,你怎么能写他们不好?”一个知名行业媒体的创始人大哥,苦口婆心劝告。

但我依然坚持。

只有将行业的不好写出来,及时纠正,并将之引导到正确的路径上,才是对行业真正的好。

如果任乱象发展,真等到行业失控,监管一刀切,行业才会万劫不复。

溯本清源,激浊扬清,这才是新闻记者作为“掏粪者”的使命。

也只有疼痛,才能让人警醒。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写出了二十多篇的十万+调查稿件。

而监管,也开始和我们建立密切联系。我们逐渐成为,监管与行业良性互动的一个小小的通道。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及时治理、控制风险,尤为重要。

请不要再说,调查已死。

也不要说,新媒体就不能产出深度和调查类报道。

依然有我们这样一批人,在坚守新闻的最后底线和价值。

我们从未离开。而时代,在召唤更多人的回归。

当然,坚守很难。

我们曾经被删稿,账号被关“小黑屋”。我们顽强申述,耐心等待,账号解封后一看,居然一个粉丝未掉,消息里全是关怀询问。

当时,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曾经被人威胁:“知道你们在哪里办公,早晚弄死你们。”

“放马过来。”我们说。

我们也抵制过无数利益诱惑——“只要不发,一切可谈。”我们明确拒绝。

尽管作为创业者,我们有生存压力,但我们相信,真正好的内容,永远是无价之宝。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珍贵。

我们依然带着文人的清高,绝不为五斗米折腰,况且,我的地盘我做主。

有人说,我们是另类。也有人说,我们是最后的守卫者。

回头来想,调查记者之魂,其实一直都在。

我们换了一个载体,换了一种生存方式,但我们还在,我们仍在坚守。

我们仍然相信,新闻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正如有的同事所说:“有的事,我们不做,就不会有人做了。”

现在,我们正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媒体人,如果你也相信“深度不死,调查不灭”,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需要守护者和守望者,请加入我们,一起守护新闻最后的荣光。

主编大大的直邮通道:

[email protected]

坐标北京,虚位以待,静候君来。

以下是一本财经两年来经典调查稿件。

我们为了它们,殚精竭虑,经常为了一篇稿子采访数月,甚至深入产业,暗访偷拍。

这里记载了我们的战斗岁月,见证了我们的伤痕与勋章,同时背负了一个行业的伤痛与历史。

请相信,深度不死,调查不灭,内容,依然永生。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风控之乱:零经验者,跳槽3次,年薪50万

催收江湖:黑客、暴力、色情争抢的万亿市场

征信之乱:一家公司黑市盗卖上亿数据,如今估值几十亿

欺诈盛宴:百万黑产军团,两千万手机号,瓜分百亿蛋糕

独家丨京东数据疑似外泄:超过12个G,涉及数千万用户

骗贷狂欢:两千买一套虚假材料,可骗20万

医美骗贷狂欢:大巴车拉农妇去套现,中介医院勾结撸出15个亿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却一夜归零…

15家大数据公司被调查,数据行业面临大清洗?

大数据行业生死劫:上万接口关停,90%公司将洗牌,涅槃后再重生

人人都爱现金贷:资本大鳄、流量巨头、炒房团、高利贷纷纷涌入,上万平台陷争食混战

双11黑产狂欢:数十万撸货大军,薅上一天,够吃一年

现金贷退场,地下“超利贷”上场:年利率2200%,用户陷更黑暗深渊

“回租模式”崛起:现金贷新变种,“完美”绕过监管,利息高达18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