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这样,双方撕扯的对象,就是皇姑屯事件的主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当时的日本军部,以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为首,拼命掩盖事情的真相,坚持庇护河本大作,对严惩肇事者的压力不屑一顾。

1926年国民革命军拉开了北伐的序幕,一路势如破竹,北洋系的军阀,坐拥大半江山拥兵近百万,仅仅抵挡了两年时间,就只剩张作霖在北京独木难支,所以他准备回老家东北。
谁知专列路过皇姑屯,轰隆一声,震惊中外。
这位绿林出身的东北王,奄奄一息,当日身死。

日本捉摸不透,只好按兵不动,窃以为东北军将山头林立,在缓一缓,就是浑水摸鱼的最佳时期。
但小六子张学良火速坐上大帅位,直接宣布东北易帜,自此,中国形式上再一次统一。
那么就得秋后算账了。
毕竟张作霖1927年入主北京城时,戴上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帽子。

尽管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少帅似乎没有出兵的打算。也就是说,少帅以‘大局为重’,两国之间,还没到真正撕开脸皮的时候。
既然这样,双方撕扯的对象,就是皇姑屯事件的主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河本大作。
也许有人猜测,河本大作只是替罪羊。
不好意思!
没人承认。
史料只会这样记载: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河本大作擅自行动,炸死张作霖。就跟后来的七七事变,日本借口士兵失踪一样。

然而,河本大作屁事没有,仅仅把他调到了后备役。
完事了?
日本的做法确实这么简单粗暴,至于原因,就值得商榷了。
当时的日本军部,以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为首,拼命掩盖事情的真相,坚持庇护河本大作,对严惩肇事者的压力不屑一顾。
甚至,白川义则还用辞呈要挟首相田中义一。

直到最终的判决下来,看到仅仅是行政处分,白川义则才慢吞吞的交出河本大作。而日本昭和天皇,却用此事大做文章,罢免首相田中义一,田中义一的黯然离场,标志着田中内阁倒台,而新内阁的军事议定官,就是白川义则。
这其中缘由,稍微细究一下,就能看出猫腻。

兜兜转转,皇姑屯事件,就这么被平息了。
‘主犯’退居二线;
日本首相遭到罢免,日本天皇开启新内阁;
东北换了个主人,又过了两年,东北又换了主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