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在小编看来一点也不意外,是前苏联解体后各个独联体国家强调自身属性和国家定位的一直手段,同时他们也会表现得更加排斥社会主义。真正长久独立存在的乌克兰国家出现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但是这不代表乌克兰这个概念是苏联解体后才有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如下。

乌克兰人正在推到雕像

首先关于乌克兰的文化,乌克兰人,这些东西最早是伴随着波兰人的早期民族认同一起萌发的。(虽说波兰统治之下的斯拉夫人同东部的那些同胞相似点更多,但是接受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从现在东西乌克兰之间的分裂战争就可以看得出来。)波兰人有自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祖国,但是乌克兰没有,他们只是波兰统治之下的斯拉夫人。19世纪70年代东乌克兰的独立意识被俄国中央所遏制,乌克兰语被禁止,西乌克兰在奥地利的放权之下独立意识是在上升的,这是现代乌克兰的来源。

乌克兰骚乱

在一战之后民族独立的大潮之中,乌克兰第一次尝试独立建国,但是无论是俄国布什尔维克还是反对布什尔维克的政党都强烈反对,因为两者都有大国沙文主义,因此遭到了主张大一统的苏联红白双方的打击,最后沦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而就在这段这段时间里风云变幻,波兰由于害怕国内的乌克兰民族主义上升导致国土分裂,波兰政府开始纵容波兰民族主义者扼杀西乌克兰的民族意识,而苏联为了得到乌克兰肢解波兰,开始支持乌克兰的民族意识,就在有意识地培养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文化与认同。本来同病相怜的波兰人已经完成了独立建国的进程,而乌克兰在这时已经落后了,在苏联的民族政策之下畸形地前进着。到了二战之后,苏联得到了所有文化意义上面的乌克兰地区,同时对他们进行了领土调整,把不管是民族还是文化都不属于波兰统治时期定下的基调的外喀尔巴阡和克里米亚划入了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土之中。东西乌克兰虽然统一了,但是苏联给乌克兰带来了更多的矛盾与撕裂,这个给未来的乌克兰留下一个大地雷,对1991年新成立的乌克兰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克里米亚地理位置

要重塑一个国家的认同,乌克兰政治家需要从历史中寻找依据,但是长达七百年的外国统治,甚至没有中世纪意义上面的祖国,这个对乌克兰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他们不像立陶宛人可以在立陶宛大公国中重构新的民族,也不像白俄罗斯人那样依附于立陶宛和俄罗斯重构认同,更不是如波兰和俄罗斯这两个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强势实体。要维护乌克兰资本主义寡头的统治,那就势必要在国家结构上面现代化,但是前面也说了困难重重,只能选择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做起——清除与他们历史最接近的苏联影响,这是最简单的,最能激发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投机行为。同理,树立那些在乌克兰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领袖,也是能够为自己执政合法性加分的行为,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是树立西蒙·彼得留拉的雕像和树立斯潘捷·班德拉的雕像性质是不一样的,类比一下类似于蒋和汪的差别,程度是不一样的。

摧毁朱可夫的雕像,将俄国人与苏联统治等同起来,进而把俄罗斯、社会主义、共产党人符号化,用成本最低的方案完成敌我识别,可以说乌克兰资产阶级的统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是一系列勾结外国资本,奉行买办政策、社会治理无方的结果。戏子当权、老兵被辱,这是苏东社会共同的悲剧。

苏联解体乌克兰堕落真是一部极好的反面教材。我觉得我们应该学到很多,永远不要否定自己的历史,要学会包容要团结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写过类似的景象,在运动中被鼓动的大众,基本都不带脑子只有情绪

这一点从古至今到相当长的一段未来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