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多数人的人生不过如此

《无名之辈》成本3000万,据统计截止12月4日,《无名之辈》累计票房已达6.66亿元,算是年度票房黑马,让一些动不动大制作的电影,却变成笑话和一地鸡毛。电影好不好,还在于导演想讲什么以及故事讲得如何,与投资无关,讲得好的电影观众会用脚来投票,好电影当然是值得迈进电影院了,贡献自己的电影票。

看完了电影,不禁问一下,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变成一部黑马呢?

这部电影的逆袭,相对应的则是拼多多这个平台的逆袭,一个是反映底层人的生活挣扎状态,另一个则是唤起了许多无名之辈的购物述求,精英人士眼中的消费升级看上去高大尚,有时却不一定能接地气。

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一样,这位被无数精英人士诟病,并相信不会有希望的人却依靠着普通民众的投票大步迈入了白宫,惊掉了许多精英人士的下巴,原来精英们以前的那种头头是道的分析只能证明是自我意淫而已。

生活的一地鸡毛

生活是什么?是《小时代》中出入高级酒店,和一众闺蜜在酒店中假装做侦探的青春岁月,还是《我的前半生》中那种高级白领加上不普通的生活,住着宽敞的房屋,还在担心着爱情还在不在的问题?

也许以上都不是,只不过是平凡的人生,还有所谓的中年人的油腻,更低一层的是在泥泞里打滚而已,幸福的生活是何其相似,不幸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同,这次《无名之辈》把镜头对准了这些小人物,对准了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戏剧化的笔墨展现了原来生活可能就是这样而已。

这部电影豆瓣得分8.2分,不可谓不高,若是再深入一点可能会更高点。

现实会很残酷,但是艺术很温情,最终各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算是有惊无险。还是导演心软了,期望有点正能量,未来是有希望的,正如不管幸福不幸福,每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无数人在心底总是默念明年会更好,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现实可能会一遍又一遍的蹂躏你,然后下一年再发下美好的愿望,生活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期望的花样年华可能仅仅是狗样年华罢了。

机会来了,准备好了吗?

每种艺术作品问世后就不关导演的事了,毕竟解说的各有各的不同,其他人暂且不谈,说下马先勇这个人物,马先勇是个悲情人物,但是却不能不说这样的悲情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考试是个大问题,想要转正终于考了个四五年考上了,已经转正了,规矩是知道的,结果因为酒后驾车,没有老婆,弄瘫了妹妹,转正以后的日子也许不算是高大上,但是最起码正常的生活还是有的,结果却没把握住,而他纠结的不是其他,还是协警这个身份,身为保安依旧想着去判案来证明自己还是有实力的。

其实对于许多人来说,当机会来的时候,到底自己能不能把握住呢,马先勇就没有把握住,结果造成了后面的悲情人生。

来看看现实生活的例子,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近20年来,欧美的大多数头奖得主在中奖后不到5年内,因挥霍无度等原因变得穷困潦倒。更现实的例子身边也有,而且还上过央视的,当地一位彩票大奖得主者也是同样,得奖之后这里分一点,那里分一点,再加上扩大投资,结果变成了一地鸡毛,当主持人问此人的愿望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很有意思:还想再中一次大奖。但是再中一次还能把握得住,控制得住吗?也许还要打上个问号。

当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当能力确实不足的时候,机会已经来了,并且给了,但却不会给没准备的人准备的,得意可以,但若忘形了,也许面对的就是更悲惨的人生。

我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还是同自己的选择有关。

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我信,但也不信。

因为从某些方面来看,有些人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无名之辈》中这些无名的,并在底层挣扎的人来看,看上去是如此戏剧,其实都局促在自己的牢笼中。

卢梭如是说道: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牢笼之中。

《无名之辈》:多数人的人生不过如此

马嘉旗困在轮椅上,眼镜困在出人头地的欲望中,他们都无法挣脱自我的束缚,所以在短暂的相遇中被导演安排开始对上眼了,但是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是要面对无数困难的,两个困在牢笼里的人惺惺相惜是真正的爱情吗,还是一种无望的互相依靠,也许从电影中看来算是爱情吧,毕竟艺术要高于现实的,这也是个人感觉有点疑惑的地方。

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牢笼也不是一天就搭建起来的,若是挣脱牢笼是这么简单的事,那这世上就不会存在那么多一地鸡毛和无数狗血的事了。

想要的,与实际的总会有许多差异,其实真正要问自己的是,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自己准备好了吗?准备好面对无论是一地鸡毛还是简单平淡,还是可能到来的机会呢?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