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每一个父亲的心底,都有两个儿子

01

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鹤唳华亭》中,有一个网友们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皇帝到底是喜欢太子还是喜欢齐王?

很多人都看不懂,为什么皇帝会如此偏心,齐王应该之藩而不让他离京,犯了错误还帮忙掩盖,而太子早过了加冠的年龄却不加冠,犯点错误就大发雷霆。

当然,从权力之争的角度来看,是太子背后外戚的力量使皇帝心存芥蒂,他希望齐王和太子之间能够互相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但皇帝作为高明的政治家,对一个人不满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如果喜怒好恶都形于色,做不成皇帝。

比如他心里其实特别介意顾思林执掌兵权,但和顾思林面对面时却表现得无比信任,对其极力安抚。

显然,皇帝对太子的严厉,不仅仅是出于对外戚势力的不满。

02

其实在剧中,皇帝和控鹤卫指挥使李重夔的一段肺腑之言,告诉了我们他心底的秘密。

皇帝问李重夔:“你觉得一味地责怪太子,朕是不是糊涂了?朕很清楚,他们两个都在说谎,不过大郎(齐王)先是朕的儿子,太子先是朕的臣子。”

原来,在皇帝的心中,对两个儿子的定位是不同的。

对于齐王,皇帝只想让做一个承欢膝下的孩子,而对于太子,皇帝是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一国之君。

定位不同,当然对两个人要求的标准也就不同。

以儿子的标准来对待齐王,他选择宽恕和溺爱,以臣子的标准来对待太子,他选择严格。

他对齐王的溺爱和纵容,那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孩子的爱,他对太子的严厉与刻薄,那是一位君王对接班人的磨砺。

皇帝内心最爱的人,最希望成长的人,最寄予厚望的人,是太子。

如果皇帝想废掉太子,不必对太子处处找茬。对太子处处找茬,正是爱太子的表现,对太子的严,是源于更深的爱。

03

所以在春闱案中,太子模仿卢尚书的笔迹栽脏齐王和李柏舟不成,陷入被动,皇帝表现得非常痛苦和愤怒,告诉太子:“他们是冲着你来的。”

他说:“李柏舟入仕三十年,比你的年纪都大,跟他们玩弄心术,你远远不是对手。”

为此,皇帝不得不牺牲卢尚书来保全太子。

有希望才有失望,皇帝之所以说对太子失望,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如果皇帝真的是不喜欢太子,在太子犯错的时候应该高兴才对,而不是痛心疾首,谆谆教诲。

“这些事,只有朕明白,有什么用!”

他是希望太子早一点成熟起来啊!

其实对于齐王和太子间的争斗,皇帝洞若观火,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之所以对太子看似无情,是因为他把江山放到了第一位,他希望自己的继承人,经受住政治斗争的残酷考验,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如果我们站在教育的视角来看,皇帝做得没错,对两个儿子培养的目标不同,培养的方式当然也会不同,态度自然也就不同。

鹤唳华亭:每一个父亲的心底,都有两个儿子

04

其实每个父母的心底都有两个孩子,一个要娇惯溺爱,一个要严管约束。

而且,在现实中这“两个孩子”往往是“两位一体”,父母会把两种情感放到同一个孩子身上,既有爱的一面,又有严的一面。

在他们的心中,孩子既是“齐王”又是“太子”,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去搏击风浪,知道江湖的险恶,人心的可畏。

“齐王”,是做父母情感的需要,“太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只有对“齐王”的溺爱,会把孩子养废,只有对“太子”的严厉,可能让孩子崩溃。

每一个父母,都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05

帝王之家也罢,普通百姓也罢,教育真的是父子间的一场战争,过程中充满了怀疑、猜忌甚至对抗。

但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知道,有时候,父母对你太严厉,那是因为他对你抱的期望太大。

总有一天,你会理解并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