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白纸黑字的艺术。黑色的点画落在纸上,点画之外就会有留下空白。“空白”的基本解释是(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是留白高手,这幅画题上字就是完整一幅画,空白处你可以想象为天空,还可以想象为其他。

作家老舍喜爱书画收藏,曾经在一幅画的空白处题了很多字,结果,行家一看说:把鱼塘填满了。老舍以为空白处是空白,没想到那是画家给鱼儿留下的水塘。

外国人画画虽然有控制空白处形状的意识,但即使是天空空白处也要画满颜色,没有中国人计白当黑的布白思维意识。

书法的布白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

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白纸上的黑线条、黑字形值得欣赏、揣摩,但是隐藏在线条后面的空白绝对不容忽视。原因很简单——在这里,黑与白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得其妙趣,共耀风神。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

算子

王羲之否定状如算子的字

中国人的匀衡是小秤砣压千斤。

天平是西方人的思维,天平是相等,不是中国人的匀衡。

“知白守黑”一直是书法人处理结字布白的重要原则。

书圣王羲之《笔势论》云:“分间布白,远近宜均。”蒋和《书法正宗》云:“布白停匀,一气贯注。”均、匀,就是协调、和谐,而不是一律均等。

邓石如的篆书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的理论更是直接地揭示了书艺中虚白的作用。

清代笪重光说:“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空白的好品质,源于点画的好品质,也就是说只有好的、高品质的点画,才能造就出好的、高品质的空白(或者空间)来。

中国书法中点画与空白从来就是相互依存,互生互证,这样的观照是中国人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分间布白”,“计白当黑”古代的书法大家们营造空白的能力,与他们控制点画的能力是对等的。

下面我们看古代书法家的实践,看是否符合上述原理:

一看钟繇的布白。

“當”的下部“田”内是平均的四个口吗?不是,写成四个口就成宋体字了。空间分布相等吗?也不相等。

宋体字

把“宣”字中间的横变成点,就是怕方框中的空间变成标准的方形。

许多后来连写的点画,钟繇断开来写。写大楷再不知变通的处处断开,处处通风,就散架了,这就是大小楷结字布白的区别,苏轼把它总结口诀就是: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钟繇的楷书空灵肥厚,凭能把空灵和肥厚这一对矛盾能够和谐的统一在自己的书法中,凭这一点独创精神楷书鼻祖钟繇当之无愧。

二看王羲之的布白。

小楷具有钟繇的特点:点画肥厚,结字空灵。

“惟”字右部四横,三横紧收不与竖相连的原因是怕分割出的空白太多,空白显得细碎不简洁不大方。

王羲之的这个“尋”字的布白太夸张了。

第一个口张得很大。

夸张布白例二。

夸张布白例三:

“霧”字雨字头的四点写成一横,封住了下口,下部“務”反常的写大,所谓“右军如龙”,就是变化无常的意思。

王羲之手札

沈度行书

沈度楷书

沈度作为馆阁体鼻祖,他的字比清代的馆阁体生动活泼得多,他学王羲之书法,但在布白上是把王羲之的匀称向平均的方向发展,所以尽管朱棣捧他,但后来的书法家不买他的账。

三看楷书最规矩的欧阳询的布白是不是平均安排空白。

“四”内的两点把空白分割成不同的形状。

“起”字“土”的横竖安排,从布白的角度看就是为了分割的余白形状有变化;下面的“奉”“夀”的横竖安排与此同理。

“而归”:“而”四个竖向笔画分割出三个宽度不等的空白,“归”中间拉开形成空白。

四看米芾布白的夸张处理。

“乃”的布白很夸张,上面的空白几乎消失了。

“明”字“日”旁的另一个空白不见了,但不影响这个字的识读。看看下面的两个字,看看米芾是学谁的?

“贺”的“口”内变成线了,“口”与“力”相粘,增强整个字浑然一体的雄壮感。

圈内的字笔画雄壮,圈外的笔画相对轻盈;形成块面的轻重对比;这是通篇的布白。

五看王铎的涨墨法。

上图块面轻重对比意识很明显。

王铎的这幅字是写给老外汤若望的,属于精品力作,他照样用涨墨法。

王铎在布白上的巨大贡献就是发明了涨墨法,用涨墨合并了许多空白,使布白更简洁大方。上图中的“路”“渐”“擾”“朝”“军”用涨墨省掉了许多空白,但不影响字的识读。

不要以为涨墨是王铎控制水墨水平不行,墨汁在纸上洇开形成的。王铎时代没有生宣,只有不洇墨的纸和绢,王铎的书法是写在纸绢上的。万一落笔墨水太多,吸掉多余的墨是很容易的。

六看八大山人很夸张的布白。

夸张分布本来基本相等的空白,使小的更小,大的更大。如上图中的“畫”“遇”,下图中的“腹”“高”。

八大山人的布白最夸张。 “荷”字的布白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布白特征。

七看清代馆阁体对空白的平均处理。

看看和珅的馆阁体行书,“高、自、称、理、而”笔画对空白的分割是平均、对称处理的天平思维方式。大学士、进士的楷书行书布白方法用民间艺术平均、对称思维,是不是有点太低级了。

八看江湖体对空白的平均分配。

布白用对称、平均的处理方式,和馆阁体的处理方法一样。

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从空白处理上来看,书法对点画之外的空白有安排,安排出的空白有变化有对比、不平均,这种方法就是布白或者叫做留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