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新告诉记者,光祥志愿大队本着“我快乐,我奉献”的宗旨,以大连市区县贫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孩子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扶贫。张新是在2013年加入大连市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列,跟随大连好人万帮先生和辽宁好人·时代楷模、大连市希望工程爱心大使李光祥将军发起的万帮志愿队一起做公益的,2016年,她接过爱的接力棒,担任光祥志愿大队秘书长,带领团队倾心奉献。

张新致力于公益事业。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周爱娜

图 由受访者提供

从一位普通的志愿者,到大连市希望工程光祥志愿大队秘书长;从跟随榜样万帮先生、李光祥将军学着做公益,到至今带领48支志愿分队一千余名志愿者坚持不懈进行志愿服务,作为沙河口区光祥小蓓蕾志愿大队负责人,今年37岁的张新在公益的路上,一路奉献,一路成长,用爱支撑别人,在付出中收获快乐。

从“助学金”到“奖学金”细节体现用心

张新是在2013年加入大连市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列,跟随大连好人万帮先生和辽宁好人·时代楷模、大连市希望工程爱心大使李光祥将军发起的万帮志愿队一起做公益的,2016年,她接过爱的接力棒,担任光祥志愿大队秘书长,带领团队倾心奉献。在她身上,有着一系列的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她对青少年的关爱与付出。

张新告诉记者,光祥志愿大队本着“我快乐,我奉献”的宗旨,以大连市区县贫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孩子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扶贫。作为秘书长,她要与志愿者一起筹集善款,还要把所有善款逐一逐户落实到每个孩子手里。“每年资助每位帮扶学生300元,发展到今年志愿大队已经资助3600余名学生,累计筹集善款220余万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说筹集善款时,张新和志愿者们是以“助学金”名义募集,而在发放给学生们时,志愿者们却是以“奖学金”的名义,为的是照顾受资助学生的自尊心。张新和其他志愿者们特别欣慰地看到,一笔笔凝结着爱心的“奖学金”让诸多孩子受到激励,更有受资助的孩子表示,在自己初次受到帮助时就曾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用爱筑就希望之路,扶贫亦扶志

每年300元,看似不多,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却是珍贵的“雪中送炭”。张新说,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激发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新团队与孩子们结成对子,经常去探望他们,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圆梦活动、心理情商培养的公益课程……活动包罗万象,从诸多方面为孩子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受益匪浅。

张新回忆,在发放助学金的过程中,她偶然发现某小学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贫困等原因长年不洗澡,影响个人健康和教室环境的问题,便发动志愿者筹集15800元,为83名学生购买澡票,考虑到孩子洗澡的安全,澡票同时也赠与这些孩子的父母。“后来我被聘为该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发现再也没有孩子不洗澡的问题出现了。”张新很开心,“因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在于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指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长期投身志愿服务,张新坦言自己对家庭有所亏欠,好在家人都很支持她,在她忙于志愿服务时,丈夫会主动承担起家里家外的事,女儿也会在有空时积极和她一起参加活动。

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张新说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包容、忍让和换位思考,因为见多了贫困家庭的难,她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作为一名青少年服务工作的志愿者,我感到我就是一把泥土,我们工作的意义,就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生活滋养。”张新说,她愿用平凡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愿遇到挫折的青少年在帮助中能感到温暖和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