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的美女学者伊尔娜依拉美,近几年通过对东亚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土著语言进行分析,她发现:中国人说的古汉语很可能是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和环印度洋地区的母语言,换言之,现今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太平洋地区的土著语言,都是中国的古汉语的分化和分支!

原始语言的分化与原始人群的分化是同步进行的。当人群分开后,语言也就分化了,但是一些基本词汇会被保留下来,它们就像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和语言中的“遗传基因”。
通过语言中这种“遗传基因”的分析,可以追溯语言在远古的同源关系。
汉语与藏缅语系的同源关系国际学术界早有定论,如:中国上海话中的一、二、三、四与藏语中的一、二、三、四发音非常相似。
但是过去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汉语与南岛语、南亚语、侗台语、苗瑶语没有什么关系。

伊尔娜依拉美受到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沙特加教授关于古汉语与南岛语同源关系的结论,使她提出了汉语和其他东亚,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语言拥有同一个祖先的设想,最终这一设想得到了遗传学的验证。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居民说的是南岛语,虽然与汉族远隔重洋,法国的沙特加教授首先从同源词的对应关系发现这些语言原来都是一家。他们都来源于古汉语。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头”,古汉语为“首”,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时代,“首”字的发音为qljuq,读如“克六”,这与南岛语表示“头”的quluq,读如“古路克”几乎一样。
再比如现代汉语中的“乳房”,古汉语为“乳”,它的读音njoq很像上海话中的“肉”,而南岛语中表示“乳房”意思的单词念作“努”nu;“盐”的上古汉语发音为k-lam,读如“各兰姆”,而南岛语中garam读如“搿兰姆”。  

中国汉语的古今结构形式和语音变化非常大,大部分上古读音目前都流失了。因此,如果能研究出汉语的上古读音,就等于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其它语言。
目前,伊尔娜依拉美对恢复中国上古的古汉语语音的目标仍然在进行努力的研究之中。
头条的读者们,你们读完有什么想法,欢迎讨论和转发,让更多同胞知道。谢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