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挑食

有的家长那叫一个焦虑

但,没有孩子不挑食!

有人喜辣,有人喜甜;

有人爱吃香菜,有人视香菜如毒药……

孩子挑食家长也不用大惊小怪,是TA们成长必有的经历,找到原因对症改善就好了!

01娇生惯养

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特别是老人带孩子。

基本是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管它炸鸡薯条,还是糖果蛋糕,只要孩子要,就买!

结果孩子到了正经饭点不饿,随便扒两口就算数,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再加上长期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让孩子的口味也发生变化,饭桌上正经的饭菜没有零食香,孩子自然会挑食!

02硬性逼迫

吃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主动的“我要吃”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吃”。

家长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总觉得孩子应该多吃点,孩子已经表达出自己吃饱了的意思还要让TA吃。

一旦吃饭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变成了任务,那TA的内心就会抵触吃饭,会反抗父母的意愿。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挑食,而是在反抗父母的逼迫。

03饭菜难吃

孩子的味觉比成年人更敏感,TA们不喜欢有苦味、辣味、酸味、臭味的食物。

家长的口味肯定是比孩子口味重的,很多味道家长吃起来都觉得没什么,但孩子不会掩饰TA们对食物味道的嫌弃。

在家长眼中就变成了孩子挑食,难伺候。

04潜移默化

我一开始就说成年人对食物也很挑剔。有时当他们遇到不喜欢的东西时,他们会把它挑出来放在一边。或者孩子们不自觉地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

孩子很可能就会有样学样,在家长的影响之下,对某些食物产生抗拒心理。

改善孩子的挑食问题,可以尝试这几个方法

改头换面

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家长要做的不是再也不让它上餐桌,而是让它“改头换面”再上餐桌。

比如,换一种烹饪的方式,给食物凹个造型,悄悄混在孩子喜欢的食物里……

孩子不像大人那样,能够一眼看穿它的真面目,小心机现在不耍等孩子长大了就真没辙了。

以身作则

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会让TA们习惯性的模仿家长的行为,跟随家长的选择。

当家长想让孩子接受某种食物时,先要表现出自己对这种食物的喜爱,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

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对所有食物应该一视同仁,哪怕是自己不爱吃的菜。

饭前不加餐

保持饥饿感可不是让你故意饿着孩子,重在控制。

控制孩子对零食的摄入量,不要养成孩子想吃就吃的习惯。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吃零食、水果等。

多带孩子活动活动,多消耗点身体的能力,就会饿得快点。

饿了,什么都好吃,孩子也就没那么挑了。

来点仪式感

仪式感,会增强吃饭这件事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比如,给孩子买一套TA喜欢的专属餐具,饭前一定要洗手,让孩子帮忙拿碗筷、摆碗筷等,都属于餐前的仪式。

在做饭时,还可以让孩子帮忙选选青菜,让TA有参与感,也能够让孩子更主动的吃饭。

底线不能退

家长在尊重孩子吃爱吃的食物,尊重孩子吃饭速度的同时,也要保有底线,不能的迁就孩子,甚至追着喂饭。

孩子也不是天生的挑食,不爱吃饭,家长在从孩子身上找原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审视一遍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