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无休止!中国程序员发起“996·ICU”反击战

在2017年“双11”(11月11日)来临前夕,11月10日,众多阿里巴巴集团工作人员在紧张加班中。(图片来源:中新社)

【综合报道】继3个月前大陆微信电商明星公司“有赞”在公司年会上公开宣布要执行“996”(从早上9时工作到晚上21时,每周工作6天)工作制,遭到行业声讨之后,最近,“996”工作制又“火”了。据报道,在程序员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有人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生病ICU”。该项目一经发起便得到了大量程序员的响应。在中国,程序员群体曾被很多人视为勤劳肯干的象征,他们也似乎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次,他们终于不再沉默,开始抱团反抗。

从“996”到“007” 程序员“起义

最近,一场名为“996·ICU”的互联网从业者的劳动抗议,从程序员内部社区掀起,最终在整个网络蔓延开来,让中国互联网公司习惯的加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科技自媒体“全天候科技”报道,一个工作日的午后,在乘坐回办公室的电梯里,钱晓群仔细数了数。“当时特别想拿手机拍下来,”在描述这个场景的时候,他忍不住笑,“关键电梯里一共也没几个人,四个秃头闪亮亮的,太明显了。”

钱晓群现在是京东的一名程序员,他大学毕业还不足一年。学生时代的他曾以为“程序员秃头”只是个段子,现在,在办公室一个又一个稀疏的头顶中,他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事实,也可能是他的未来。

“程序员是一个需要小心谨慎的工作,”顾明这样解释“程序员秃顶”的现象,他是一家小型电商公司的研发部leader(领导者),今年是他做程序员的第六年。“比如一个‘>’符号写错成‘<’,效果就完全不同。”他说。他把程序员们秃顶的原因归结为高度集中和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工作状态。

和许许多多的程序员一样,顾明和钱晓群都非常熟悉、也经历过传说中的“996”工作状态——早上9时上班、晚上21时下班、每周工作6天,如果在紧急赶项目时,他们甚至会变成“997”(早上9时上班、晚上21时下班,一周工作7天),甚至“007”(一周上班7天,从早到晚无休)。

在8个月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钱晓群梦想是“进大厂”,也就是腾讯、阿里、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这也是想成为程序员的大学生们最理想的去处。然而,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进大厂”之后,他的生活中只剩下工作,“晚上22时左右到家,除了工作,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最近两年,“996”这个以往用于项目紧急赶工时的加班制度,正在被一些公司理所当然地当成日常工作制度。今年1月,杭州有赞CEO白鸦在年会上公开宣布公司将实行“995工作制”,项目紧急时增加为“996”,引发大量吐槽。

时隔短短两月之后,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什么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在这个项目指向的域名页面上,发起人这样写到。他将996工作制下最低72个工时与中国《劳动合同法》等条文对比,并呼吁“程序员生命为重”。

最近一周,“996·ICU”成为GitHub上最受欢迎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给这个项目“加星”,这是程序员们对一个开源项目表示肯定或支持的方式,类似于“点赞”。程序员们通常不轻易“加星”,在钱晓群的印象中,如果能获得几百、上千颗星星,已经是非常优秀的项目,但当他第一次看到“996·ICU”这个项目时,其已经获得5000多颗星星。

钱晓群立刻明白,这个项目火了,但在他意料之外,仅仅三四天后,“996·ICU”星数已超过1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作为对比,在苹果iOS这个话题下的一些热门项目,获得的星数也仅在2到5万之间。有人称“996·ICU”为“GitHub星数上升最快的项目”,在舆论声中,大家开始将这个项目定义为“程序员的一次反抗”。

“996·ICU”的发起人呼吁程序员们进行揭露,将超长工作制度的公司写在“996公司名单”中,在过去一周内,华为、阿里巴巴集团、京东……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迄今为止,这个已囊括了84家公司的“加班黑名单”数量还在不断加长,多益网络、游族等中小公司的名字也陆续出现。

加班无休止!中国程序员发起“996·ICU”反击战

2015年11月10日,北京京东新总部大厦内,众多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图片来源:中新社)

要么干,要么滚

随着“996·ICU”项目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之中。在过去一周内,这个项目的星数已经增长至16万。

面对程序员们的默默反抗,互联网公司们的应对措施也十分直接,从4月3日早上起,许多程序员突然发现,QQ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一系列浏览器,纷纷屏蔽了这个站点。当输入这个网址时,以上中国本土浏览器显示的是:“您要访问的网站包含欺诈信息。”

而对于推行的“996”工作制,一些企业负责人也表现得颇为强势。4日,一位认证为“搜狗员工”的网民爆料称,搜狗已经开始统计加班时长裁人了,身边好多同事现在每天都要坚持够至少11个小时,通过吃饭遛弯磨时间,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

帖子发布后不久,搜狗CEO王小川就亲自上阵回应了。他表示,公司没有这样的要求,并称,“如果不认同公司制度,要么适应,要么反馈建议,努力帮助公司提升改进,跑出来嚼舌头,算啥?有种就赶快滚。”

无独有偶,近日,微信公众号“CSDN”在一篇文章中称,有京东员工在网上爆料,称京东发布内部邮件,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1、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员工或者管培生,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2、不能干的人,也就是绩效差的人;3、 性价比低的人。

随后京东方面回应称,“文章系片面解读,目前京东倡导创业和拼搏精神,希望在公司营造出一个靠公平的勤劳付出而不是以各种借口混日子的环境。”没想到,这则回应出来后,网民一致认为,这类说辞就是承认了:先否认,再间接承认,最后处理发现问题的,是公关常见套路。

广州《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广州工作五年的游戏策划肖俊对“996工作制”,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已经接受了,因为要么干,要么滚。“抵制是没有意义的,像腾讯、微信这些行业老大都这么干,公司也认同这种文化,领导带头加班,难道下属还要按时下班?而且在我们公司,不加班的话,业绩肯定会比加班的人少很多。”

一人司8职

在互联网行业,加班已然是常态,程序员对“996”的反抗,也并非一开始就有。

一位阿里的员工回忆,最早开始施行“996”时,通常是遇到淘宝大促等特殊时期,开发团队需要连续加班月余甚至数月,但在当时,每每项目结束,程序员们往往颇有成就感,随后到来的一段“闲时”,也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

2014年,在“996”刚开始流行时,舆论对此的态度甚至是偏向正面的。当时,自媒体“虎嗅”上的一篇文章将“996”的互联网行业与“965”的传统IT行业对比,鼓励传统IT人抛弃旧有观点,拥抱互联网;也有人评论“996”时写到,“对于奋斗者,这种工作方式可谓正常,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一系列风口,都在这一时期爆发,伴随着行业疯狂加速,程序员们的工作时间也在被无限拉长。在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中,记录了2014年滴滴的一次赶工:出行订单量保障50倍,程序员连续加班工作七天七夜,“有人直接昏迷倒地”。

徐冰在2016年加入了阿里的钉钉团队,尽管在入职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他一再保证,这个团队“不存在加班现象”,但在他入职的第一天,就工作到凌晨,“后来我才发现,这还是我下班最早的一天,”他回忆说。

徐冰所在团队的打卡时间是早上9时,而下班时间则在半夜12时之后,比较晚的时候,甚至是凌晨两时到四时,但第二天一早,仍然要按时打卡。他将团队的状态形容为“一人司3、4职”,至于他自己,最多的时候,需要“一人司8职”。为此,他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薪酬,与他此前、此后的年薪都有着“明显差别”。“我老板给我灌输的观念是,阿里巴巴付你这么多薪酬,就是用钱来买你的时间和空间,你没什么好抱怨的。”

“程序员的人力成本的确非常高,”某电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方莉一边感慨于她所在公司程序员的辛苦,一边也承认这一事实,“所以领导觉得付出了这么多成本,应该看到回报。”

方莉回忆说,在公司首次实行996时,程序员并未表现出不满,反而甚至是“有些兴奋的”。 “当时因为要赶一批项目,所以讲得是实行3个月,有几千元(人民币,下同)甚至1万元的加班费,”她回忆说,“所以也可能是因为加班费,也可能是因为想做出一点成绩来,大家对这个决定还比较支持。”

然而,“996”真正实行后,方莉才发现,最初的想法很快就“变味”了。在赶工期间,因为项目迭代太快,“后来每个人都变成中午上班、凌晨下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方莉感慨。“恶性循环”持续到三、四个月时,最年轻的程序员也开始坚持不住,几个平时身体很好的“95后”不仅出现了黑眼圈,还开始纷纷感冒。“公司的程序员都老得特别快,”方莉感慨说,有一次,一位看似中年的程序员叫她姐姐,惊奇之下,她问过年龄才知道对方还不到30岁。

钱到位一切好说?

程序员们加班早已成常态,其反对加班的情绪为何在今年集中爆发?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互联网“996”制度早已实行多年,相关讨论也一直都有,但都未像如今一样在业界掀起波澜。不少人认为,程序员不满情绪在当下突然爆发,和如今互联网不景气有关。从去年8月,一向欣欣向荣的互联网产业进入裁人大潮。在此大背景下,从来都循规蹈矩地走在精英中产行列里的程序员们发现相对优渥的工资开始涨速变缓甚至下跌,需要随时学习新东西,还有被淘汰的危险。但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加了——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让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早已演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程序员们的工作被以时间计量,工作的机械性和重复性显著升高;在某些公司,甚至还要求算法工程师排夜班……程序员们用来自嘲的“码农”一词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尴尬处境。如今,程序员正逐渐褪去光环,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不论是工作的性质还是时长,他们都正在向车间工人靠拢。于是,程序员们开始抱团抗议。

值得一的是,在此次抵制“996”事件中,程序员内部也有不少反面的声音发出。在GitHub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有一些程序员对“抵制996”产生了疑虑,有围绕着抗议形式的质疑,也有对这一概念本身的质疑。

互联网外,更多的程序员则以沉默和积极加班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这些愿忍受“996”工作的人被反抗者称之为“工贼”。比起激进的反抗者,他们的考虑显然更为现实。不赞成“996·ICU”的互联网从业者指出,在如今的互联网寒冬里,如果员工强硬地要求摆脱“996”,让企业盈利进一步降低,只能带来新一轮裁人或者降薪。

还有网民指出“互联网的高薪即包含了加班酬劳”,甚至有人调侃“如果让我进腾讯,我愿意主动‘996’”。他们的这些担忧甚至在“反‘996’”方也得到了部分回应——在微博、知乎等网站相关的讨论中,不少程序员表示,理解互联网产业的高强度工作需求,不是完全不愿意加班,主要是觉得“钱没到位,钱到位一切好说”。(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