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会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当选为常务副会长。

截至目前,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4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69万个,成功报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的人数已突破80万人。

5月7日,北京市志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摄

杜飞进当选会长,14人当选副会长

5月7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首都高校、企事业单位、中央在京单位等所属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各区“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以及部分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和其他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人士共计400余人参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监事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会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常务副会长,李万钧、汪先永、丛骆骆、李健、郑默杰、张雅君、吴文彦、陈宁、翟贤军、张爱军、狄涛、何群、李彦梅、陈志斌等14人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副会长,李健兼任联合会秘书长,闫满成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监事长。

14位副会长、监事长分别来自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文联、市国资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教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卫生健康委、首都慈善义工联合会、市政协等机构。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于2014年4月,由自愿、无偿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有关单位和支援服务组织以及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是联络、团结、凝聚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支援服务工作者的社会组织,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章程明确领导、指导、监督、主管单位

2014年4月30日召开的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明确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在首都文明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受首都文明办业务指导。

今天召开的北京市志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上述章程的修改,明确北京市志联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接受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业务指导和北京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志联副会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表示,这一修改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有利于加强统筹协调,为首都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

将推动《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

北京市志联副会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在作市志联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 

此前,《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启动会已于2019年12月召开。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丛骆骆在讲话中对修订工作建议,此次修订要与上位法进行一致性修订,要以2022年北京市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固化北京市大型活动中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提供法制保障,同时聚焦多层次多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志愿服务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滕盛萍表示,北京市志联将根据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相关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和志愿者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加大志愿服务表彰、激励和回馈工作力度。

将结合“公筷行动”等开展活动

据了解,未来,北京市志联将在建党100周年、建国75周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党和国家举办的重大政治、外交、文化、体育活动中,精心组织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在助力首都城市治理方面,北京市志联将在疫情防控中凝聚志愿服务共识,认真总结重大突发事件中志愿服务工作经验。聚焦城市治理难点,动员广大志愿者广泛开展秩序、环境、旅游、观赏、网络等公共文明建设活动,结合“公筷行动”“礼让斑马线”“周末卫生大扫除”“门前三包”“蓝天行动”“回天有我”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北京市志联表示,将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志愿服务保障任务。大力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配合冬奥组委落实志愿者全球招募,以及冬奥志愿者注册、培训、管理等工作。 

据介绍,截至目前,成功报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的人数已突破80万人。

北京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年增5倍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2014年4月成立时,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234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过1.5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总数达2.4万个。 

截至目前,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4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69万个,比第一届大会成立时增加了5倍。 

目前,北京市27个委办局牵头建立了本行业志愿服务组织,16个区均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全市各街乡镇实现了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形成了“市、区、街乡镇”三级组织体系。北京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项目达37.7万个,“志愿北京”、“公共文明引导”等50多个市级示范项目颇有影响力,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技能项目大赛中,获奖数目名列前茅。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吴娇颖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