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支村这样的状况,深深刺痛每一个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他们深知基础设施不完善,脱贫攻坚路难行。路支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深入当地百姓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

路支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深入当地百姓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

在关岭自治县沙营镇路支村,驻扎着一支为脱贫攻坚奔赴前线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他们每天身穿色泽鲜红的扶贫马甲,奔走于田间地头,忙于产业发展。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了能让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陈旧、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差、经济水平低的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顺利出列,他们绞尽脑汁、探索出路。

5月5日,记者来到路支村,见到该村驻村干部吴应忠,他身上的红马甲印着“脱贫攻坚”四个醒目的大字。

当问到为什么会印制这样的红马甲时,吴应忠说:“为了能时刻提醒自己,脱贫攻坚的重任就在肩上。要记住贫未脱,‘红马甲’就不能脱。”

据驻村工作队队员介绍,在2017年以前,路支村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天晴的时候,驶过一辆挤满乘客的班车便尘土飞扬。正在走访路上的扶贫工作队员等车走远后,一个个便“灰头土脸”的。雨天更是道路泥泞、寸步难行,工作队队员只能自备高筒雨鞋,为雨天的走访做足了准备。若是没有雨鞋的话,走不出几步稀泥就早已漫过脚背,裹满裤腿。晚上的路支村寂静得可怕,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如若走访回来晚了,忘记带电筒的话,稍不留神就会摔到路坎下,没有路灯、没有行人,只能听见夜鸟的孤鸣。

路支村这样的状况,深深刺痛每一个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他们深知基础设施不完善,脱贫攻坚路难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出行条件成了工作队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走访、调研,最终在工作队、村支“两委”及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协调对接上级部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庭院硬化串户路的实施、完成了130盏路灯亮化项目的安装,在上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将通往县城的砂石路铺成了柏油马路,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现在路终于修好了,那种晴天满是灰,雨天满是泥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也总算能穿件干净的衣服了。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村民何琼激动地说。

“2018年11月16日,驻村工作队走进未脱贫的贫困户张定贵家,漆黑低矮的房屋里,没有像样衣服、规整的家具,可谓家徒四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怪味让人难受,两头小猪仔正悠闲的在家中散步。丝毫不受驻村工作队的打扰。这是一个5口之家,三个孩子,女主人患有精神残疾,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仅靠张定贵一个人劳动力支撑,生活十分的艰辛。到访的各位帮扶干部看到面前的场景眼眶湿润,哽噎着不知道该说什么。”驻村干部谢家道对记者说。

张定贵家的贫困不是路支村的第一家,但是驻村工作组竭尽全力让他成为最后一家。

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通过努力,通过多方协调对接,对路支村的80户农户的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情况进行了修缮,翻修粉刷墙面,还进行了改厨、改厕。做到人畜分离,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为59户低保户进行低保提标,给25户就业困难户提供护林防火、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张定贵家也纳入了低保,并且得到了驻村工作队提供的护林防火员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让村里如期脱贫,驻村工作组丝毫不敢懈怠。

通过多次对贫困户深入的走访,了解具体的生活情况,为孤儿、残疾、大病等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及关怀。工作队通过安顺学院的帮助,让路支村80多名小学生领到了捐赠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具,孩子们的学习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存在困难的在档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则进行一对一帮扶,在物资及生活上给予帮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在思想上也多次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从“国家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每位干部都肩负着脱贫攻坚的重任。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负重前行。他们将脱贫攻坚的使命印在心上,用真心、真情开展帮扶,将贫困群众的需求记在心上、印在脑中。(记者 徐芹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