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位德高望重的喇嘛,来到叶柏寿这个地方以后,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以及法号。因为他来自西藏,故人们尊称他为“藏喇嘛”。据说他在入寺作喇嘛时,经过严格的考试,是在七万人中选出的七人中的一位,是真正的“万里挑一”。

藏喇嘛来到建平后,经常外出念经,为百姓攘灾祈福,让众生在茫茫苦海中得到解脱。

一日,藏喇嘛来到牛碌河岸,看见青山起伏,河水清澈,锦鳞沉浮,杨柳依依,蜂蝶蹁蹁,青草如茵,蛙鸣似鼓……不但环境清新雅静,且居民淳朴善良,从此再也不想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

藏喇嘛决定长住此地后,便沿牛碌河仔细勘察,想选择一块适合佛居的风水宝地。用了几天功夫,他看中了小蒿子甸、王福店、牛河梁、下苇子沟和叶柏寿西营子等5个地方。他又和当地有经验的老乡进行深入探讨,认为还是西营子这个地方比较适合,因此决定在此处建庙。在附近广大信众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修建起一座雄伟的关帝庙,名曰“吉结寺”,俗称“盖子庙”。

吉结寺落成以后,藏喇嘛有了自己修行诵经奉佛之所,更身安心静,虔心礼佛。经余食后,脑海中不时浮现自己在西藏时的佛教生活。寺庙之庄严,法会之隆重,佛姿之祥蔼,信众之虔诚……一幕幕不时浮现在眼前。

一日中午,焚香念经之后,藏喇嘛静坐禅房,刚一合眼便悠悠忽忽地仿佛进入梦乡。这时,他在西藏时的一位武官好友,身披绿色战袍,头戴钢盔,赤足骑马而来。这位武官先将坐骑拴于庙院中的大树之下,然后直奔禅房,见到藏喇嘛之后,双手合十,以悲怆之声向藏喇嘛诉说起来:“我在西藏领兵,由于天清地宁,物阜民安,于是放松了警惕。一夜,当地城隍、土地二神给我托梦,嘱我积极练兵,养精蓄锐,时刻防止外敌入侵。可是,这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麻痹大意。认为时遂气畅,天下天平,不会出什么乱子。可是,时间不长,一日深夜,我正在酣睡之中,忽然人喊马叫,杀声四起。我急忙起来披甲戴盔,提刀跃马,与进犯之敌厮杀起来。因敌众我寡,结果惨遭失败。我部兵丁伤亡过半,我亦血洒疆场,一命归西。特请师父超渡我的亡魂。”

藏喇嘛浑身一颤,立刻惊醒,似有五雷轰顶,五内俱焚。他急速走出禅房,进入庙堂烧香诵经,以慰逝者魂灵。

数日连续诵经之后,藏喇嘛内心稍有平复,但仍有不甘。于是他四处寻访,请来当地一位心灵手巧的画师,来为这位武官朋友画像。

藏喇嘛根据记忆向画师描述武官的身形体貌、风度气质,画师依据藏喇嘛的语言勾画武官的形象威仪……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画布上终于呈现出一位面庞红润、鼻梁高挺、阔目浓眉、身材健硕、身着绿袍、跣足无履的英雄形象。且这武官手提钢刀骑在一匹骏马之上,威风凛凛,气度非凡。画像与藏喇嘛心中的武官形象完美统一,藏喇嘛非常满意。

藏喇嘛又请来一位木匠,精雕细镂成一个佛龛,将武官画像供奉于佛龛,安置在自己的禅房。又恭恭敬敬地点燃高香,诚心敬意地念诵佛经,以超渡亡友之魂。

后来,藏喇嘛又在寺内白塔后建起一座金刚大殿,将武官神龛移置于金刚殿的西面。后来,又在金刚殿后修建一幢供奉释迦牟尼的藏式佛殿。

自从藏喇嘛将好友武官神龛供奉,又持之以恒地为他诵经,藏喇嘛渐觉心平气定,晚上睡梦之中,常和武官一起谈经说法,讨论如何教化劝善,如何普渡众生,如何修道成佛等等。言语恳切,情重意长,恰如生前一般。有诗赞曰:“喇嘛佛法大无边,超渡亡魂奉佛龛。活佛幽灵夜相聚,谈笑风生极乐天。”

一日,藏喇嘛正在打坐,闭目诵经,忽见武官昂首阔步走进禅堂。武官双手合十,屈膝跪地,口称“感谢活佛超渡之恩。”三拜九叩之后,站起身来,对藏喇嘛说:“我在师父超渡之下,魂灵得以不散,又在西藏招募兵丁,会同当地百姓,已将叛匪巢除。老百姓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和被杀官兵得以报仇血恨,实乃师父之力!”

藏喇嘛闻听此言,微开双目,又诵经一遍,然后带领武官共同诵奉一段藏佛诗,意思是“天地万物俱是空,诵经练道尊释咛。消除杂念获极乐,成神作佛永无踪。”

吉结寺现已不存,只有遗址上那一株株树冠如盖的古枫和苍翠欲滴的松柏,似乎仍在习习微风中,喃喃细述着藏喇嘛的故事。 (国元令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