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战争时期,四川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受外来因素影响的结果不仅仅是物资的损失,最严重的还是人口方面的减少。但是,四川盆地的封闭性就注定四川的人口输出没有保证。

大家好,我们的逸仙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四川盆地就地形而言相对呈封闭状,易守难攻的地形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但是富饶且难攻的优势,却也成为四川人的噩梦。
在战争时期,四川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受外来因素影响的结果不仅仅是物资的损失,最严重的还是人口方面的减少。甚至历史上人口骤减成为周期性惯例,没办法只能吸收来自两湖的移民。很多人不禁要问,优秀有错吗?四川到底得罪了谁?
四川盆地最大的错就是向北穿越秦岭则到达一望无际的关中地区。古代中原地区一直都是政治文化经济的核心。项羽刘邦两人的约定就是谁先入关中则为关中王,四川盆地出门就是关中地区的情况下,战略地位可以想见。在大一统时期,占据巴蜀之地的首领,往往会产生觊觎之心,所以巴蜀之地常常出现武装割据。为了扩张领土,吞并战争不可避免,而其中最大的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四川。
以刘备政权为例,巴蜀地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壁垒,不论是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东守三峡,北凭秦岭,西和诸戎,南进云贵”为四川盆地创造强大的地缘政治。在物质充盈的情况之下,独立于中原政权易如反掌。而封闭的地形与开阔的中原形成的文化截然不同,这极易理解。“乐不思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得出的,巴蜀之地的所有者往往幻想长久占有,而中原文化与其相对抗的最佳方式就是“兵临城下”。
四川盆地虽然坐拥秦岭与大巴山,但缺少与骑兵对抗的有生力量。北方以游牧为主,兵种主要以骑兵为优势。在平原之上,骑兵的行进速度往往是步兵难以抵挡的。自古战争都是由北向南易,由南向北的扩张除了韩信无一人成功,诸葛亮北伐、岳飞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就是实例。因为单纯依靠天险的抗衡并不长久,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北方军队进入汉中盆地,取四川盆地则如探囊取物。天府之国瞬时间变为屠宰场,财物与英杰成为过眼云烟。
古时中原地区以河南为中心,而人口的保障也主要以河南为主,其他地区为辅。但是,四川盆地的封闭性就注定四川的人口输出没有保证。汉文化讲究休养生息,和平年代物产丰盈,对人口的增长极为有利。人财两旺的结果就是扩张,胜利者眼中,四川人只能制造更多的抵抗。在历史长河之中,四川盆地多次遭受屠戮,人口的骤减竟有周期性可循。
古代时期中国内部吞并从未停止,四川人口减少大多处于被动。而近代并不相同,近代川军抵抗外国侵略者奋勇无畏,完全出于主动。出于对祖国统一的信念,在抗日战争中,川军更是望风披靡,四川好男儿战死沙场居多,但是四川谁也没得罪,要怪就怪人杰地灵。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