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哥范敬增的书法叫抄书,范曾的书法叫画书,曾翔的书法叫痛快。各位爱好书法的朋友们,今天翻看书法艺评,分别看到了猪肉哥范敬曾的书法,还看到了范曾老先生的书法,当然又看到了被人们斥责为丑书的曾翔书法。笔者感觉有点儿意思或是巧合吧:这三位姓名中都有一个字叫“曾”字,机缘际会,或许他们的个人之间并不相关,但是笔者却感觉这“三曾”书法恰好能代表当下书法的三种形态,是书法生态之林的三种源流:民间的、学界的、自由的。所以趣味来时,就有忍不住把猪肉哥范敬曾,画家范曾,丑书家曾翔三位的书法放在一起来看的动机,边看边论吧。

猪肉哥范敬增先生的书法叫抄书。范敬曾的本职职业是出售猪肉,但是在生意间隙兼练书法,周边人都认为他的书法写得出彩。事实上,并不是范敬曾先生的书法写得好,而是他的生存状态和他的书法状态存在错位的高低悬殊,所以人们不会对一位卖猪肉的大哥的书法有太高的评断标准,只要他写书法,并且写得多少有些模样时,给予好评便是不会小气的。如果范敬增先生不是卖肉的老板,而是文化地位很高的学人士子,把书法写成这个样子,莫说外人给予好评,不骂书法低质就是幸运了吧。所以抛开范敬曾先生卖猪肉的职业标签不谈,单看他的书法,就是没有什么功力,初学入门的水准了,这种书法的品质是比较低层次的,也就是“抄书”,作为一名抄书匠,猪肉哥范敬增的书法就是写字的高度,书法不因心而生,抄一千遍,可能在书法用笔娴熟程度上会有所提升,但是从书法的品韵上来说是得不到补充的,这就是许多基层的民间书法家们把书法当写字的狭窄视野,也体现着民间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书奴气,抄照原本,书法是呆板的,有法度少意态,不是好书法,只能算匠工。

范曾的书法叫画书。范曾作为一名画家,人物画的水平是很高的,在于传神,但是他对书法线条动逸的理解深度是不够的。当然,以笔者的浅资,这样论及范曾老先生的书法功力,显得有些不成敬仰,所以抱歉。但是书法纯艺术角度的观瞻,一般是不太考虑你是谁,你的地位如何,你的年纪如何这些顾忌的,对书法论书法,所以对范曾老先生书法能力不足的言语,不是冒犯,而是心言。继续抖胆说范曾的书法不足,他是画家,画家写书法有一个相当难以克服的客观形象的倾向,因为他们从事的就是构建形象的艺术,而不是抽象的书法,这种职业的艺术习惯,对范曾绘画艺术的功成是必需的,但是对书法的修炼却是一种不好跨越的阻碍,于是他拿起毛笔写书法,就容易把书法笔当成了画笔,于是书法就有绘画的倾向,这种书法创作变成绘画的客观性几乎是不可以克服的,所以他的书法观感就是过于“客观”,书法线条的抽象美感发挥不出来,这也是他的书法是画书,不见飘逸的主要原因。

曾翔的书法叫痛快。严格来说,曾翔的书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而是脱离了正宗书法创作路径,走向了书法探索的他路上去了。我们指责曾翔的书法,是因为他本来不是在写书法,我们却硬要拿着正宗的书法法度来评断他的书法现象。我们评价曾翔的书法,不应该用书法的标准去对照,而应该用书法探索的精神去理解,因为书法有两种功力体现,一个叫功夫,一个叫天然,魏晋书论以张芝、钟繇、王羲之书法为九品中的上上品,其理由是张芝因书法天然而得名,钟繇因功夫而得名,王羲之功夫不及钟繇,但是天然高于钟繇,天然不及张芝但是功夫高于张芝,所以书法亦得上上品之名。依笔者所想,所谓的功夫,就是书法的传承与正宗,所谓的天然就是书法的探索与创新。曾翔的书法按照书品的归列分类,显然不是“功夫”的表达,而是探索的意向。书法写功夫,是很辛苦的,书法写天然,或是说写探索,是很痛快的,所以按照书法依心而动的说法,曾翔的书法就是痛快:抛弃了书法的法度,不计功卓,沉浸在书法自由的空间里,绝叫三五声,满地千万笔的胡写乱涂,能不痛快吗?所以曾翔的书法叫痛快。痛快归痛快,别人不一定理解,这就是书法探索者在享受书法的痛快之时的艺术风险:你在痛快的时候,别人却早已经把你看成是丑角或是疯子!汉代赵一写《非草书》或许就是张芝在他那个年代所遇到的艺术风险了。以上书法之论,都属一家之言,正误随心,敬请朋友们批评讨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