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一位法官的扶贫情结

河曲视窗网特稿(河曲县人民法院周晓丽)晚上下班后,去幼儿园接上女儿,我就直奔菜店去买菜。来到菜店,我买了白菜、豆腐、馒头,还准备买几斤肉,却发现肉摊前没人。一打问旁边的人,才知道老板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我就和女儿在肉摊前等,等了大概十几分钟,孩子都不耐烦了,一直嚷嚷着让我陪她去买玩具,被我拒绝。我告诉孩子,这是给一位姥姥买的,今天必须买上。孩子听我这么一说,立刻安静下来了,也不哭闹了,好奇地追问:“哪个姥姥啊?”

我口中的“姥姥”,其实是我的帮扶贫困户,一位86岁的老人。2016年秋天,我第一次去看望她。当时正值秋收时节,走到村口的时候,给我们领路的村干部拦住了一位正要下地干活的老大娘,说:“回哇!有人来看你了!”。我才知道,这就是我的帮扶贫困户。大娘行动利落,精神很好,第一眼看上去,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听我来了,她就带我去她家里坐。偌大的院子里就住着大娘一个人。一进家门,就知道大娘是个勤快的人。家里从地下到炕上被打扫的一尘不染,一个人的被褥也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墙角。老人忙活着要给我倒水被我拦下,和老人说明来意,初步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拿出新买的一身保暖服,叮嘱老人天气冷的时候记得穿上。那天走得时候,老人一直把我送到大门口。

三年来,我去看望过她很多次。有时候刚到她家大门口,大娘就看到了我,喊着我的名字。进屋她就忙着打开柜子,给我拿亲戚们给她带的吃的。去年我生了“二胎”不方便去看她,产假结束后第一周周末就去看她。当时是老公开车带着我和女儿去的。老人见到我女儿忙着给翻箱倒柜找吃的。孩子嘴巴很甜,一会儿功夫就和老人熟了。快到中午了,老人非要留我们吃饭,还要给我们包饺子吃。我一再和她解释说家里二宝还在“哺乳期”,我们必须当天赶回,老人才不再挽留。离开她家时,女儿还乖巧地说:“姥姥,我还会来看你的”。后来每次去了,老人总是会问起孩子们,和我拉家常。我才知道,原来她的两个儿子都和她住同村,无奈两人对她也不是很孝顺,他们成家立业很多年了还得她帮衬着。我发现有几次去看望她,她不是帮二儿媳包粽子,就是给三十来岁的孙子做饭,心里不免心疼起老人来。每次去了,老人就念叨:“我估摸着你这几天又该来了,你看你就来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同事们就出发去村里扶贫。下车后我就忙着把买好的菜和肉给她拿到家里,到了却发现她人不在。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就先把东西给她放门口,害怕猫儿和狗偷吃,又用簸箕给罩住,最后才返回村委会。快到中午了,约摸着大娘该回来了,我又去她家走了一趟。这回她正在大门上张望,看见我就说:“我估计这就是晓丽拿的,除了你还能有谁了?”。我问大娘中午吃什么,大娘说她吃剩饭。我就猜到她舍不得吃肉。于是我就说:“中午我也在这吃饭,咱做饭吧!就把今天的肉炒了!”大娘迟疑了一下,笑着说:“那你要是在这吃咱就炒肉!我人老了,做饭怕你们嫌弃。”我赶忙说:“大娘,我也是农民人家的娃娃,我爷爷奶奶年龄和你差不多,我也经常去他们家吃饭!”。想到大娘做饭不利索,我就自告奋勇帮她炒肉。在家我也做饭,但炒肉是第一次。大娘在旁边给我递需要的调料,我一边脑海里回想着妈妈炒肉的情景,一边有模有样地挥舞着手中的铲子翻炒锅里的肉。大娘像看自己的女儿一样,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我。等到锅里升起那股熟悉的香味,我就知道我成功了。饭菜做好的时候,我让大娘先上炕,又帮她盛好饭端到手中。那顿饭,大娘吃得很高兴,一个劲地念叨我的好,她说她这么大岁数了,能吃上现成饭的时候不多,说得我心里酸酸的。

河曲:一位法官的扶贫情结

当时我也很感慨,农村像大娘这样的高龄老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而其实比起吃得饱、穿得暖来说,老人心灵上的孤独更需要亲情的慰藉。中华民族是崇尚“家”文化的民族,而“家”文化首先就体现在孝顺老人上。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儿女,“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顿饭、拉几句家常,在“烟火味”中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回归,也是做儿女的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