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来部分“胆大”的投资人却在逆势扩张,不断加大投资上马新项目,他们中有旅行社专注定制细分领域产品的,更有开发动漫、游戏、直播等线上文娱项目的,发力数字经济。原标题:疫情之下,动漫、游戏、直播等逆势扩张——线上文娱项目发力数字经济。

  原标题:疫情之下,动漫、游戏、直播等逆势扩张——线上文娱项目发力数字经济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第三产业遭受重创。日前,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72.85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明显,增加值同比下降2.9%。

  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来部分“胆大”的投资人却在逆势扩张,不断加大投资上马新项目,他们中有旅行社专注定制细分领域产品的,更有开发动漫、游戏、直播等线上文娱项目的,发力数字经济。疫情之下何以逆势扩张,他们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抢抓发展机遇的底气从何而来?

  实力支撑 抢抓线上文旅爆发机遇

  危与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如果疫情对大多数文旅产业来说是“危”的一面,那么以游戏、动漫、直播等为代表的线上文娱产业则迎来了“机”的一面。

  疫情期间,不少线上文旅活动表现抢眼。腾讯成都团队研发的《王者荣耀》用户规模和流水进一步提升,该游戏仅在除夕夜当天的流水就达20亿元。咪咕音乐则迅速反应,在APP端上线“用音乐传递爱—战疫专区”,免费向全国移动用户开放新开发的视频彩铃业务。截至3月下旬,新视频彩铃用户规模近1亿,较疫情前增长46%,防疫宣传视频播放接近8亿次,产值同比增长75.9%。

  动漫领域,成都两家领军企业也在逆势扩张。

  3月18日,成都动漫公司艾尔平方创始人李姝洁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招聘信息,原有100多名员工不够用了,将新增13个岗位,疫情并未阻挡公司发展的脚步,他们还在继续扩张。去年,对他们来说是忙碌的一年,第一个原创动画《汉化日记》在B站获得3790万次的播放量,年底《镇魂街》(第二季)又迎来首播。今年1月中旬,新作品《默读者》概念PV首发……

  半个月前,可可豆动画也抛出2020年第一轮招聘信息,从执行导演到编剧到分镜师,各个环节、各个工种都需要新员工。去年夏天,他们制作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而闭关中的导演饺子不仅在年前推出了其监制的动漫《敖丙传》,还马不停蹄地展开《哪吒》第二季的创作。

  “在此次疫情中,都说线上文旅迎来新机遇,但能把握住机遇的还是少数。”业内人士透露,受到影院关停、线下活动停摆、人员变动、研发周期变长等影响,不少动漫、游戏公司的收入也在大幅减少,小型公司更是面临生存困境。“能抓住机遇,实现逆势扩张的中小型企业,背后都是稳定内容输出和较高品质实力在支撑。”

  瞄准痛点 探寻细分领域市场机会

  当众多旅行社还在为导游工资发愁,挣扎在裁员边缘时,四川德亲国际旅行社却频频出现在人才市场和各大招聘会上,高薪招聘行业优秀人才。这家看似“另类”的旅行社的商业模式同样有些另类——专注于中老年人高端品质旅游和定制旅游细分市场,主打“慢游”“安全游”“巴适游”。

  “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出游比例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中老年已成为出游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他们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更加注重品质和内涵,旅行中重视安全以及舒适度。”德亲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欧克告诉记者,“不过,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大部分是快餐式的,缺乏专门针对中老年的充满人性关怀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说是一大痛点。我们在不断探寻细分领域市场机会,对于已经开发成熟的线路和产品,不会独享而会提供给其他旅行社及景区,我们最终是想成为细分领域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旅游标准的制定者,要做行业转型升级的探路者。”

  最近,一台名为“72变趣”的文创产品自动销售机,在武侯祠博物馆格外显眼。

  来到武侯祠旅游,无须与售货员接触,就可在“72变趣”上选购时下最新潮的文创产品——盲盒,其中既有小喜神、武财神、智慧小诸葛、抚琴小诸葛等卡通玩偶,又有冰箱贴、钥匙扣、书签等,这些玩偶造型不仅新奇可爱,开盲盒的体验也更加有趣、刺激,充满惊喜。

  提供自动售货机的是一家来自福建的企业,负责人林其汉告诉记者,“国内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销售一直是一个短板,工艺粗糙、渠道简单,游客难以得到好的体验。”近年来,他们瞄准这一行业痛点,已经与自贡恐龙博物馆、眉山三苏祠等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并通过自动售货机进行销售,十分节约空间和人力成本。

  “这场疫情,是一块试金石,很幸运我们的商业模式得到了成功验证。”林其汉说,“四川是旅游大省,正在向旅游强省跨越,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下一步公司将加大在四川的布局,占领更多市场。”

  瞄准痛点,逆势而为寻找市场机会的还有最为传统的民宿行业。

  疫情之下,不少传统民宿经营遭受重创,从电影产业转行旅游业的张洪贵却与合伙人把目光投向了川西乡村,计划投资打造乡村高端民宿。“疫情过后,人们会更加注重健康、亲近自然,乡村旅游必定会迎来发展热潮。”张洪贵坦言,“目前公司的现金流还比较充裕,我们必须抓住这轮机遇,敢于投资,才能赢得突破性的发展。”(记者 郭静雯)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