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位院士早年求学时期,武大荟萃了全国测绘界的精英,夏坚白、王之卓等测绘先驱都亲自为本科生讲课,许多学生听课后深深爱上了测绘专业。6位院士的课为什么能让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课不能落下。

在武汉大学,6位院士组成了一支堪比"超级英雄"的团队:有人曾成功拯救卫星,有人解决了世界百年难题……尽管他们平均年龄已高达77岁,却依旧在每年9月准时站上三尺讲台,为新生讲授《测绘学概论》课,一讲就是21年,这门课程也被称为"最奢侈课程"。

课上不点名、不签到,阶梯教室后排却挤挤挨挨站着人。课后,找院士签名的学生排成长队。枯燥的测绘概论课是怎样变成学生最喜欢的"奢侈课"?6位院士的课为什么能让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课不能落下?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同上一门课的6位院士

这6位院士分别为: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六院士同上一门课"的事迹更是得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教科书"。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开课缘由:拓展测绘学科及行业,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

宁津生院士是这种上课形式的倡导者,也是第一堂课的主讲人。"这门课最初是为了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宁津生介绍,20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及行业长期不被社会所了解,不少新生要求转专业。"开这门课,目的是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了解测绘专业的高新科技和社会地位,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这样上课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大大减少,每年还有一些学生要求转入测绘专业。"在谈到影响时,宁津生显得很兴奋。1997年听课学生为600人,现在每年超过1000人,上课需要动用全校最大的教室、一周讲3次。后来这门课也被称为测绘的"院士课"。

授课"绝活":实时更新教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陈俊勇、宁津生、李德仁、张祖勋四位院士合影

"每年八月一到,我的生物钟就提醒自己,该为这门课做准备了。"李德仁说。院士们每年更新教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他们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新进展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到当前热点和最新进展。有人会好奇,院士上课会古板难懂吗?听过课的学生表示: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的"绝活",充满独特的个人魅力——

张祖勋院士的课很好玩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从反映"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电影切入,延展出逆向思维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申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智能通信的移动终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发展等在生活中的实例,进而进行科学生动的专业知识讲述……张祖勋的课往往很"好玩",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李德仁院士的课很热闹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把摄像机放到飞机上进行测量,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放到卫星上呢?随着提问渐次深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很是热闹,李德仁顺势引入讲课重点——摄影测量。课堂上他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和思考。

宁津生院士酷爱电子潮品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宁院士风度翩翩,平易随和,我们喜欢叫他帅院士。他喜爱用电子潮品演绎测绘科学,我们爱玩的手机应用他都会,网络新媒体是我们课上学习、课后交流的工具。"想起宁院士和学生们用微信交流的那些趣事,已是博士生的孙嘉很开心。

刘经南院士善用历史故事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作为一名工科学者,刘经南爱读文史书,喜读古诗文,善于用历史故事结合专业讲解知识点。他曾开玩笑说,自己把《红楼梦》看了N遍,能准确指出书中部分诗文的用典和出处。"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他说。

陈俊勇院士的课贯穿中西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陈俊勇院士对测绘学科宏观上的把握使我们获益匪浅,听他的课总能学到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他常介绍国际上测绘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发表看法,提出可能的学科增长点,鼓励我们勇于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因为在学科交叉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新学科的。"学生这样说。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龚健雅院士和李德仁院士

师道传承:重"言传"更重"身教",延续大学人文精神

为本科生授课,对院士们来说是一种师承。6位院士早年求学时期,武大荟萃了全国测绘界的精英,夏坚白、王之卓等测绘先驱都亲自为本科生讲课,许多学生听课后深深爱上了测绘专业。光阴荏苒,院士们不断传递着学术接力棒,延续着大学人文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不仅是自我超越的科研精英,更该是哺育桃李的"灵魂工程师"。每年重新备课加入新内容、提前一刻钟到达教室、专程从外地甚至国外赶回来讲课……6位院士们重"言传"更重"身教",师德师风,就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名师站得高、看得远,注重对学生做人与做学问两方面的教育,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李德仁以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说明了名师对学生的影响。

武汉这门课火了!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一上就是21年,网友:奢侈!

2017年,中国工程院领导来到武汉大学,征求院士们对70岁退休制度的意见。宁津生在会上平静地说,他对退休没有意见,只有一件事,还望商榷。这位老科学家顿了顿说,他想继续给大学新生上课。"我们6个院士有5个过了70岁,要是因为退休,断了这门课很可惜。"同年,六院士团队获"荆楚楷模人物"和首届"荆楚好老师"称号。还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科研报国,测天绘地成就威望;传道授业,春蚕涌丝感召后人。1门课,21年,6位院士,就用这样的执着与坚守打动了一届又一届的武大学子,成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大学记忆。师之大者,莫过于此!

本文素材来自武汉大学官微、光明日报、中青报、勘测联合网、湖北新闻、GIS前沿

图片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光明日报、中青报、勘测联合网、湖北新闻、GIS前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