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20日起,“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开启全国巡讲之旅。历时5个月,足迹遍布7大学术高地(长春、郑州、重庆、西安、杭州、厦门、天津),由南至北,从东到西,打破地域局限,串联各省学术圈,实现学术充分沟通与交流。

本次论坛由CSCO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共同主办、发起,力求通过传递抗血管生成学术前沿信息、规范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用药,展示交流临床专家的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最终促进国内抗血管生成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我们国内创新药物更好更广泛地造福患者。

巡讲期间,我们先后邀请肿瘤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专访录制。本期【生命之光】请到的专家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赵达教授。

视频加载中...

问题1: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发展,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您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实体瘤治疗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达教授: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治疗方面,针对一些没有突变的野生型肺癌病人,一线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最早的ECOG4599研究给肺癌治疗带来了一抹曙光,再到首个专门针对贝伐单抗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群疗效的BEYOND研究结果公布,相较于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2.7个月(9.2个月vs.6.5个月,P=0.0001)。这种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方案很快在CFDA获批上市,至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取得了肺癌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进展。

在二线治疗方面也有两个研究,一个是雷莫芦单抗,一个是尼达尼布,这两个新药的上市在二线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尼达尼布的PFS延长,雷莫芦单抗能看到PFS和OS的延长,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在临床上它的差距比较小,还有值得商榷和讨论的地方。

在三线治疗中,过去一直没有标准,自从国产的安罗替尼上市之后,它的PFS和OS都有很好的临床研究效果,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相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吉非替尼上市的时候,全世界人都在说这是上帝给我们亚洲人的礼物,现在安罗替尼的上市,很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

问题2:目前,国产创新型药物异军突起,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崭露头角。其中,安罗替尼在肺癌领域中的数据相对成熟,疗效也十分显著。在晚期NSCLC三线治疗取得如此好的疗效,能否推向二线、一线?

赵达教授:在二线标准治疗中,多西他赛作为首例临床证实能够有效延长晚期NSCLC生存时间的化疗药物,对比最佳支持治疗,PFS提高2.9个月(7.5个月vs.4.6个月,p=0.01)。而安罗替尼在三线治疗中,PFS对比安慰剂组延长3.97个月(5.37个月vs.1.4个月,p<0.0001),OS和安慰剂组相比,较延长3.33个月(9.63 个月vs.6.30 个月,P=0.0018),与化疗二线治疗相当,所以我想未来安罗替尼进入二线是必然的,只是还需更加规范的伦理学研究再次论证它的疗效。

在一线治疗方案中,很多抗血管生成药物都采取 “傍大款”的做法,因此,单药使用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能还稍欠火候,需与化疗或者其他的免疫治疗进行联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是对于一部分比较特殊的人群,如老年患者,当这类人群因为一些特殊疾病,导致不能使用其他靶向药品或者化疗药品之时,我认为不妨尝试使用安罗替尼,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安罗替尼作为一线 、二线推荐用药的时候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