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题70%来自模拟卷,如此“巧合”太诡异

作者:默城

近日,部分参加了云南省昭通市教师补员考试的考生向媒体反映,他们在11月10日参加的补员考试笔试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合卷)试卷里约有70%的考题是来自于某培训机构的模拟卷,在考前更是被当地的某培训机构“押中”。11月13日,昭通市教育局回应称,目前,当地对此情况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11月15日 人民日报)

如果说对70%的数据,没有直观明确的感知,那再来感受一下实际情况。根据现场考生记忆比对,补员考试的20个选择题中有14道选择题雷同,3个简答题一模一样,模拟试卷中的论述题被改成了补员考试试卷中的案例分析题。这也得到了很多考生的验证,并补充道,二十个选择题中的那些原题,甚至连题号都不变。

对此,涉事的培训机构发表声明称,由于教师补员考试的中小学教育理论属于死记硬背的科目,出现知识点类似和相同也纯属正常,出现雷同恰好证明了考试没有偏离招聘公告所说明的考试大纲范围。所以,不存在泄题事件。

其实,在一次考试中,如果选择题等客观题和考前做的模拟卷有一些雷同,说是“巧合”,甚至是“正常”,也尚可理解,但主观题也能大面积雷同,便让人难以理解了。而且,就算客观题的巧合容易理解,但一共20道选择题却雷同了14道,如此高的比例是不是也太夸张了些?还有,如果雷同真的是正常情况,那连题号都雷同了,这也算是刷新了雷同新高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涉事培训机构,在考前几天曾发布通知,称整理了部分的超纲内容,“也是成败的秘密杀手锏”,要求参加了培训的考生不能外传。那现在疑惑又来了,考前说有一份超纲内容,并关系成败作用重大,考后又说出现雷同证明没有偏离考试大纲,一个超纲,一个不超纲,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这也再一次加重了那份超纲内容的现实嫌疑,那这样的 “超纲”说法会不会只是一个幌子呢?要知道,纯粹从那则通知上来看,虽然去年考题出现过超纲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今年也会出现。所以整理并学习超纲内容的这个行为可以有,但顶多是一种“未雨绸缪”而已,根本谈不上“成败的秘密杀手锏”这种程度。可通知里却偏偏这样说了,便确实诡异,也难逃公众对其产生“有内幕”的现实怀疑。

培训机构发布的声明还表示,考生质疑补员考试泄题,也主要是源于有部分考生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的教师考试资料做为复习资料,恰好也遇到了比较多的原题导致。复习资料怎么来的?到底是巧合还是有猫腻,这一点也需要好好调查。

培训机构大面积“押中”昭通教师招考题这事,重重巧合叠加,诡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厚。进一步说,一个现实存在的事件,当其巧合的概率小到不能再小的时候,所延伸出来的不仅是诡异的状态,更可能是有猫腻的现实。所以,社会层面产生“泄题”的疑惑,也可以理解。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可以说是对这件事的最佳诠释。但模糊的背后,是一条条显而易见的线索。虽然考试毕,但考试追求公平正义的脚步却永不休止。现在,当地教育部门表示高度重视,并开展调查按程序处理,其实只需要顺藤摸瓜即可,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到底是真巧合,还是真泄题,自有公论。当然无论如何,质疑考试的权利当有也当尊重,毕竟考试的公平属性,容不下任何疑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