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之十)

皇太极敏锐地发现了明军的这个命门,派兵在松山、杏山之间扎营,截断松杏之间的大路。命令清军从锦州以西向南,穿过松、杏之间,一直到海滨,掘出三道深壕,各深八尺,宽一丈多,难以逾越。同时,派阿济格等人向塔山进攻,夺取海中的笔架山,取得明军的军粮。

至此,明军发现一个恐怖的现实:自己与后方的通道完全被截断,军粮无法运到松山来。于是明军大举进攻,却无法突破深壕防线。

明军退回松山附近结营,洪承畴对众将说:“我军前来解围,利在速战。各位督促部下出击,解围成败在此一举。”

溃败之夜,被困明军向南突围,自相践踏,海潮淹死明军无数

此时,松山的粮草只足三天的供应。众将议论纷纷,担心被困在松山,各怀去志,请求向宁远方向运动。张若麒也是这个意见,洪承畴大怒:“平日里各位说什么矢志报国,今天正是时候。粮草虽尽,各位明确告知众将士,力战是死,不战亦死。拼死一战,还有一线生机。一旦退军,一切不可收拾。我意已决,明天孤注一掷,希望各位尽力。”

洪承畴的决策是兵分两路,第二天与清军决战。他准备把这个命令传示众将,哪知道大家却是各有打算。当天夜里,总兵官王朴最先带兵奔逃,其他将领立刻跟随。这样的结果早在皇太极的预料之中,他在明军必经的路线上布置重兵,只等明军自投罗网。

那是一个崩溃的夜晚,一个惨败的夜晚,明军向南突围,处处遭到清军的截杀,“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弓甲遍野。”

洪承畴只能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守卫松山,让其他军马冲击敌阵,明军被清军堵截到海滩上,就地结阵。哪料到突然涨起大潮,明军淹死无数。吴三桂、王朴奔到杏山,几天之后再赴宁远,遇清军伏击,只有少数人回到宁远。张若麒、马绍愉二人也搭上一条渔船逃回宁远。逃回松山的只有白广恩等人,

辽东巡抚丘明仰、总兵官曹变蛟、王廷臣等人留下来,誓与洪承畴共进退。曹变蛟率军多次闯围,甚至攻入皇太极的营地,十分勇武,可惜都无功而返。

一场大战之后,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损失惨重,大约五万被杀,其余奔散,只有一万多残兵跟随曹变蛟、王廷臣进入了松山。

溃败之夜,被困明军向南突围,自相践踏,海潮淹死明军无数

清军倾巢出动,后方一片空虚,明军应该选派一支精锐,直捣剿穴。洪承畴也看到了这一点,《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承畴令白广恩同都司雷起鳌东走小凌河,袭建州老营,走国王碑,历锦昌、大胜间,自北虏后进小红罗山,诸兵解围。”

白广恩这支部队的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但一定起了明显的作用。

洪承畴被围困在松山,多铎、豪格等人轮流带兵驻守城外。九月时,洪承畴组织城中马步兵突围,不果。崇祯皇帝派杨绳武、范志完等人率军救援松山、锦州,问题是此时明军已经没有像样的主力,洪承畴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他要自救。

到了十二月,洪承畴组织起六千士兵,暗夜出击,却没能突破清军的包围。一半被俘,剩下的奔往杏山,死伤惨重。

前篇:明清决战:明军八镇十三万,清军倾全国之力,外加朝鲜、蒙古援军

于左撰,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