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佟府的关系,在清末宣统年间,灯市口东夹道被改称佟府夹道儿(虽然此时佟府已经没有了),解放后接谐音改成了同福夹道儿,听起来更吉祥一些。也就是说同福夹道儿在明代就形成了,而同福二字是后来借谐音雅化而来,借的是宣统时期的名字:佟府夹道儿。

我们都知道北京的胡同最有名儿,其实除了胡同,北京还有不少著名的“夹道儿”。前些天咱刚说完故宫里的东筒子夹道儿,号称“阴阳道”的东筒子夹道儿在北京名气不小,但是它在“宫里”,而且是不开放的区域,一般人参观不了。既然瞧不见,那咱就聊点儿瞧得见的,因为除了宫里,宫外也有夹道儿,咱也挑一个名气大、有故事的聊:同福夹道儿。

同福夹道位于东城区,南口儿在灯市口大街,往北并不通行,如今这里有同福夹道小区。早先,同福夹道叫佟府夹道儿,再早叫东夹道儿。夹道的概念咱们在说故宫里的“阴阳道”时就大概介绍了一下,夹道不同于胡同,胡同是由一家挨一家的民宅构成的,两侧都是住户;而夹道儿多是由一些王府、寺院等大型建筑的围墙构成,同福夹道儿也不例外。为什么早先叫东夹道儿呢?因为它位于某位高官宅邸的东墙外,这位高官名气还不小,一提您肯定都知道,他就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严嵩。严嵩的“光荣事迹”相信不用过多介绍,您各位也都清楚,他在嘉靖在位时很是得宠,他青词写的好,所以也被称为“青词宰相”。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嘉靖信道、老想长生不老,严嵩就替皇帝写青词(也有说他其实并不会写,那些华丽的青词全部出于其子严世藩之手),而且严嵩的书法也很好,传闻东岳庙“永延帝祚”的牌坊匾就是出自他手,还有说六必居的字号也是他题的字。

虽然风光了不少年,高官得坐、权倾朝野,但卖官鬻爵、祸国殃民的严嵩下场也是足够惨。嘉靖晚年,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加上很多官员联名弹劾严嵩,最终皇帝虽然没杀他,但抄没了全部家产,严嵩无家可归,最后在一个破亭子里冻饿而死。死后连棺材都没有,更没人来吊唁。估计严嵩快死的时候也得想,这样儿的结局还不如当初给一刀来得痛快,从这个角度说,他算是中国历史上下场最惨的“宰相”(虽然明朝自洪武之后便没有宰相了,但严嵩是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职权虽然不太一样,但基本相当于宰相)。严嵩在北京的“相府”就在灯市口,相府东墙留有一条小通道,一直到清朝,这里还叫东夹道儿。

也就是说同福夹道儿在明代就形成了,而同福二字是后来借谐音雅化而来,借的是宣统时期的名字:佟府夹道儿。那么佟府又是谁的府邸呢?说起来可能就有人不太熟悉了,他们爷们儿不如严嵩父子名气大。佟府的主人是康熙时期的皇亲国戚,佟国纲、佟国维兄弟。佟氏兄弟是满洲镶黄旗、佟佳氏,其父是太子太保佟图赖。其实佟家本来就姓佟,原属正蓝旗汉军,康熙时抬旗入镶黄旗满洲,改姓的佟佳,佟佳氏在清朝初期有“佟半朝”之誉,势力很大,所以他们也算家族显赫。佟国纲的妹妹、佟国维的姐姐可就“牛”了,她就是清初的孝康章皇后,也是佟佳氏第一位皇后。孝康章皇后又是谁呢?她是顺治帝的嫔妃、康熙皇帝生母,也就是说佟国纲兄弟是康熙的亲娘舅。佟氏兄弟在康熙继位后成了国舅,佟国纲做过正蓝旗汉军都统,后调任镶黄旗汉军都统,统领汉军火器营,袭爵一等公,但他还真不是全靠着家族显赫,也算提枪上马、英勇善战,最后也是在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时战死沙场的,并且葬在了草原上。

他做过一件很著名的事儿,就是跟随索额图去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佟国维就没有什么特别出名儿的事迹了,除了跟随康熙征讨准噶尔丹之外,在“九子夺嫡”事件中支持推举过八阿哥胤禩,为此还被康熙训斥过,不过也是一等公爵,康熙皇帝给佟氏兄弟都有赐匾。

佟氏弟兄虽然不如严嵩父子名气大,但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过,尤其是看过《鹿鼎记》的朋友应该记得佟国纲吧?韦小宝误入罗刹国,后来和罗刹使臣谈判时,佟国纲“出场”,和索额图一起被康熙派来作为韦小宝的副手。他还跟韦小宝赌过钱,输了六百两银票但面不改色、毫无怨言。韦小宝“脑子不好”,还把他的名字叫成了佟骨光——骨牌上输个精光,并认为“此人赌品很好,可以交个朋友。”因为佟府的关系,在清末宣统年间,灯市口东夹道被改称佟府夹道儿(虽然此时佟府已经没有了,解放后接谐音改成了同福夹道儿,听起来更吉祥一些。

清末的时候,佟府这块地方改成了贝满中学、女子十二中,也就是如今一百六十六中的前身。说起166中,还有一件轶事:当年佟府里有一块汉白玉石条,两米多长,0.8米宽;石上有青、褐色天然花纹,最奇特的是上面隐约可见在山峦云雾之上,有一观音菩萨坐像,发髻、披巾、眉眼均清晰可辨,坐像前还有一香炉,香烟缭绕,而且是天然形成的,堪称奇石。据说在民国年间,曾有人出二百块银元想买这块奇石,但被当时的校长拒绝了。可不知道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有人把这块条石铺在地上了。校方领导认为这是奇石、同时也是文物,这样任车碾人踩不太合适,时间久了不就坏掉了吗?于是又将条石从地上挖出来,在校内一棵古枣树旁,将条石配以石座竖立起来,成为校内一景。当然这事儿也是听说,人家校园我也没进去过,不知道还在不在。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