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都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为了顺应这些民间习俗,自打一入冬,餐饮企业就纷纷打起了“冬季进补”的招牌,滋补火锅、滋补药膳等纷纷推向市场,而家庭主妇们为了冬补也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进补不当对身体也有害无益。专家提醒大家,冬季进补也要因人而异,在进补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进补,那么什么人需要进补呢?

如果身体虚损,自然是需要补,如果是平和体质的人,冬季则只需要增强体育锻炼,增加一般营养物质即可。中医认为人体虚损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其各自的特征如下。

气虚临床表现

上楼气喘,说话有气无力,胃口不适,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和感冒,流涕清稀,舌淡。

针对气虚体质的人不耐寒冷、抵抗力差的特点,冬季应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比如羊肉、胡桃仁等食物来补助阳气,增加机体御寒能力。适合气虚质的菜肴有:马铃薯烧牛肉、黄蔑炖鸡、牛肉汤等 。

血虚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或白,指白不红,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白,妇女经血量少且色淡。

针对血虚体质的特点,冬季应选用具有补血功能的药物和食物。补血食物大多性平或性温,如红枣、胡萝卜、龙眼肉、阿胶等。血虚症使用补血药时,可以酌情加入补气食物以助运化,如山药、香菇和鸡肉等。较适合血虚体质的菜肴有山药炒猪肝、当归生姜炖羊肉、松子鱼米等。

阴虚临床表现:

口渴舌燥,手足心热,口渴喜冷饮,易烦易怒,大便干燥,午后低热或夜热,面颧潮红。

阴虚体质的人宜选用性平及微凉、微温食物,如大白菜、黑木耳、银耳、山药、猪肉、牛乳等。较适合阴虚体质食用的菜肴有瘦猪肉炒芹菜、乌骨鸡汤、清蒸鱼等 。

阳虚临床表现:

特别怕冷,口淡不渴,四肢欠温,夜尿频繁,面色白,大便溏泄等。

阳虚体质的人日常食物应以温性食物为主,还应考虑配合补气食物,来顾护脾胃,增加抗病能力。冬季时则更要注重温补壮阳,驱散里寒,食物方面可选用补肾壮阳的食物,如核桃仁、韭菜、牛肉、羊肉、狗肉和鳝鱼等,同时注意禁食生冷寒凉食物,以免更伤阳气。较适合阳虚体质的菜肴有红烧带鱼、爆炒羊肉、鹤鹑蛋炒韭菜等。

另外,冬季也不要一味的进补,还要兼顾“润燥”。生活中也要吃一些清润的食物,因为冬季天气干燥,难免会出现肺燥、咽痛,并由此引发咳嗽,这时进补就不宜选用大补的食物,而应以清润的汤水替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