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既有评低了的,也有评高了的,比如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让原本应授少将的皮定均,成了中将。

皮定均还不算最特殊的,还有一个人原本连少将都评不上,跟他同级别的一般都是大校、上校,而他却因一个特殊的贡献,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

这个人,就是苏静。

为什么说按苏静的资历,连少将都评不上,先来看看他的革命经历就知道了。

在红军时期,苏静是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115师侦查科科长、山东军 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则是第四野战军司 令部作战处处长。

这样的资历,实在说不上有多高,如果按正常评衔的话,是评不上少将的,更不用说中将了。

但是,评衔并不只是看资历,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那么,苏静又是靠什么评上了中将呢?答案就是他的特长——情报侦查。

当年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是长征的开路先锋,而时任红一军团侦查科参谋的苏静,更是先锋中的先锋。红一军团长征途中的行军路线图,都是苏静绘制的,每天画一张,印十份,红一军团下辖每个团都发一份。

为了给大部队探路,苏静睡得比别人少,走的路比别人多,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别人都可以停下来休息,但苏静却要带着侦查员们立即出发,朝下一个目的地侦查。而且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苏静往往都是在夜间出发,穿梭在崇山险峻之中。

勘察完路线,苏静还要连夜绘制地图,然后天一亮就要返回部队,把地图交到军团领导手上,并汇报行军路线的情况。

这样一来,苏静在长征中走的路相当于别人的三倍,其毅力让人惊叹。尤其是过草地时,路上更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为此,聂帅曾说:“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大功的。”

正因为如此,全面抗战爆发后,红一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时,几乎所有人都是降级使用,唯独苏静不降反升,被提拔为115师的侦查科科长。

抗战胜利后,林总被派去东北主持大局,在挑选干部时,专门向中央说明,谁都可以不带,但苏静必须要带上。去了东北后,苏静被任命为刚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司 令部情报处处长。

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只有十几万人,而且还是各个原抗日根据地拼凑的部队,缺乏群众基础,可谓两眼一抹黑,甚至被孙立人压迫到了松花江以北。此时的林总,迫切需要一个胜仗来鼓舞士气,让东北民主联军站稳脚跟。

苏静率领手下100多名情报人员日夜侦查,终于发现了战机,得知国民党89师的两个团冒进,孤军深入,脱离其主力达三天的路程。

苏静将这一情报及时报告给了林总,林总当机立断,迅速调集优势兵力,将这两个团全歼,打了进入东北后的第一个歼灭战。

仅仅两个月后,林总再次根据苏静的情报,歼灭国民党87师4000多人。连打两个漂亮仗的林总非常高兴,对秘书季中权说:“一个苏静,等于十万雄兵!”

辽沈战役后,苏静随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在平津战役中,苏静作为我方代表,为动员傅作义起义及解放北平,发挥了关键作用。

1955年授衔时,跟苏静同等资历、同等级别的人,一般都是大校、上校军衔,但负责评衔的罗帅说,苏静不能只看资历,他的功劳非常大,应该授中将。

因此,苏静连升两级,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这在我军高级将领中是绝对不多见的。

不过,苏静将军对这些都看得很淡,平时很少说自己过去的功劳,甚至连他的子女,都是长大后通过别人的介绍,才知道父亲当年的那些功勋。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