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和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启发了一系列充满赛博朋克精神的漫画和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同一年,士郎正宗在《攻壳机动队》的后记里,也“英雄所见略同”地谈到了赛博朋克的热潮已经退却。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在上一篇赛博朋克简史:从《机器人会想要电子羊吗?》,到《神经漫游者》,【大象看戏】梳理了赛博朋克的前期发展,了解到赛博朋克的源头,以及“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所创作的“赛博美学圣经”《神经漫游者》。

《神经漫游者》出版四年后的1988年,桌游市场出现了首部赛博朋克作品:迈克·庞德史密斯编写的纸笔RPG游戏《赛博朋克》(《赛博朋克2077》正是以该游戏为原型)。

在迈克•庞德史密斯看来,“赛博朋克”是一个讲述“在政治与社会力量重压下的底层平民,利用技术组合进行反击以求实现个人自由”的故事流派。

迈克•庞德史密斯表示,他在设计《赛博朋克》这款纸笔RPG游戏的时候,还没有读过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的作品。但在编写续作《赛博朋克 2020》时,他开始将吉布森和斯特林的一些创意融入到了游戏当中。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除了文学和游戏,赛博朋克的影视图像作品也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除了在菲利普·狄克去世当年,他的《机器人会想要电子羊吗?》被改编成动作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其他还有不少影视图像作品。

1985年,特瑞·吉列姆执导了科幻电影《妙想天开》,用黑色幽默的狂想,描绘了被全面控制的社会;

1988年,大友克洋执导了科幻动画电影《阿基拉》。该片情节紧凑、动态视觉直接有力,让所有东西方的观众都感到震撼不已。毋庸置疑,《阿基拉》成为了一部赛博朋克影视经典;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1989年,士郎正宗开始在青年漫画刊物上连载漫画作品《攻壳机动队》。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士郎正宗以超级博学、巧妙交织的多重领域知识,编造出了这部前所未见的网络警匪剧。

士郎正宗高超的描绘技巧,不仅打破了网络空间概念难以视觉化的局限,更是将高科技展望与东方哲学相结合,创作出了欧美作者难以企及的主题深度。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然而,时间到了1980年代末,赛博朋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逐渐模板化。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里所确立的一些设定,被纷纷效仿照搬。边缘人、瘾君子、黑客等元素,似乎成了赛博朋克作品里的某种清单。

在许多赛博朋克作品中,孤独、被边缘化的主角随意入侵电脑或从事着DU品交易。这样的故事情节逐渐定型,以至于人们看到的赛博朋克作品都长成了一个模样。某些赛博朋克小说,甚至将这种情况推到了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极端。

尼尔·史蒂芬森的《雪崩》,小说开篇介绍主角时,提到他配有两把武士刀,开着一辆“能量大到足以射穿小行星带”的汽车。可是,后来又说主角实际上只是一个送披萨的外卖小哥。这样一位名不副实的主角,还真是让读者大跌眼镜。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曾经为赛博朋克命名的布鲁斯•贝斯克,猛烈批评了这一现象:“(这些主角)完全是一群沉迷于弥赛亚式幻想中的傻瓜和失败者,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使用魔法般的电脑技术来报复这个世界。但实际上,他们对网络的使用,仅限于登陆论坛,下载一些恶心的图片而已。”

在布鲁斯•贝斯克看来,赛博朋克文学的遭遇,其实跟许多流行文化如出一辙。“最初的时候,它带有新鲜感和原创性,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感觉。可是到了后来,一步步变成了一种时尚宣言、一种可重复的商业配方,甚至是一种固化的套路。”

1991年,曾经大力推广赛博朋克的布鲁斯•斯特林发表了《九零年代的赛博朋克》。在文章中,布鲁斯•斯特林宣告赛博朋克作为一项文学运动已经终结。同一年,士郎正宗在《攻壳机动队》的后记里,也“英雄所见略同”地谈到了赛博朋克的热潮已经退却。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自1992年尼尔·史蒂芬森以戏谑化方式呈现赛博朋克要素,发表了《雪崩》之后,赛博朋克小说的创作进入到“后赛博朋克”的时代。

赛博朋克创作者们逐渐转型,虽保留了赛博朋克中科技力量改造世界样貌的特色,但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近未来推移到了古代,或者将关键科技从电脑网络转变为生化科技、环境科技等,由此衍生出了蒸汽朋克、柴油朋克、太阳能朋克等众多分支。

1993年,《连线》杂志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赛博朋克,安息吧!》。看上去,赛博朋克似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然而,随着千禧年的到来,赛博朋克的影响力出乎意外地开始向外扩散,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突变,并逐步进入主流文化。

赛博朋克的复苏,日本人功不可没。尤其是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和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启发了一系列充满赛博朋克精神的漫画和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这其中就包括木城幸人的《铳梦》、中村隆太郎的《铃音》、渡边信一郎的《星际牛仔》。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1995年,《攻壳机动队》推出了电影版。导演押井守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该片上承《银翼杀手》的冷硬影像风格,加上东西交融的配乐,给全球的“攻壳”粉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的沃卓斯基兄弟,正是受到了《攻壳机动队》的启发,创作出了赛博朋克经典影片《黑客帝国》。

日系赛博朋克,主角设定上正好符合美式超级英雄的模式,再搭配上具有普世吸引力的赛博朋克背景,这些作品在欧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阿基拉》、《铳梦》和《攻壳机动队》,成为了“日系赛博朋克”的三巨头。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因为日本市场的推动,赛博朋克在世纪之初出现了复苏。而近些年,赛博朋克风潮又有重新崛起的态势。赛博朋克作品好莱坞电影化的浪潮,也开始迎面袭来:

2017年4月,好莱坞推出了《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电影;2017年10月,《银翼杀手2049》上映;2018年2月,奈飞推出科幻美剧《碳变》;2018年5月,游戏《底特律:变人》上线;随后,酝酿多年的《赛博朋克 2077》发布了预告;

2019年2月,卡梅隆筹备了近二十年的《阿丽塔》上映(该片改编自木城幸人的《铳梦》);而后,奈飞推出了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该剧上线不到一个月便获得了9.2分,至今依然保持着这一高分......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赛博朋克简史:新世纪的复苏,为什么说日本人功不可没?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实社会正朝着赛博朋克所描绘的“高端科技、低质生活”全速前进,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大企业、大数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监控日益趋向“无微不至”。

有着如此肥沃的“土壤”,相信在新时代的脉动之下,赛博朋克能够突破1980年代的“辉煌期瓶颈”,延展出更多更炫酷的面貌。【大象看戏】“赛博朋克”系列文章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下一篇!【大象看戏】让娱乐更有价值*.*一起来吧!

延伸阅读>>>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