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家/设计师 青沼優介(Yusuke Aonuma),看到故乡环境遭破坏,曾经记忆里的蒲公英已看不见了,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装置作品。

  对于制作一件雕塑来说,蒲公英种子应该算是最精细的材料了,但是这并没有阻止Aonuma对这种毛茸茸的、伞状的漂亮材料的喜爱。

  Aonuma收集了许多蒲公英种子,然后将它们固定在透明树脂板上,并制作出各种3D的、立体的形状。

  这些艺术品以一系列不同的形状和质量,在黑暗的房间里展出。为了凸显其质感,艺术家用灯光来衬托它们半透明的根茎,更凸显了它们美丽而脆弱的特性。

  蒲公英的小伞通透而轻快,洁白又柔软,这破碎又飘忽的美感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看着这些作品,我脑海中不免浮现出今年我游览卢浮宫时,展馆中展出的精美绝伦的中世纪蕾丝制品,他们有着同样空灵通透的样子。

  17世纪时,蕾丝曾是欧洲时尚界风靡一时并极其奢华的装饰品,人们对它的追求近乎于疯狂。

  当时蕾丝全靠手工制作,贵族上流社会对它的需求大大超过其生产速度,可谓是供不应求。所有人都热爱这种游走在虚实之间,繁琐而精巧的艺术。

  几百年后的今天,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位花艺师,他的一些作品不仅空灵优美,而且还会时不时会在作品中加入蒲公英或絮状植物,以要求作品的轻盈感。

  这件作品不仅纹理受到蒲公英启发,模仿其散射状的纹理,更是在作品中加入了蒲公英。凑近看更是让人屏气凝神,不敢呼吸。

  紫色的版本与浅色絮状材料对比,更能凸显作品的纹理。

  这款桌花则以白色的流苏郁金香作为主花,加上各种细碎的白色系花材,与蜡制底座形成一片白色的净土。

  点睛之笔便是作品顶端那几颗飞舞的絮状植物种子,为整个作品带来一丝轻盈灵动和飘忽不定。

  这位花艺师特别喜欢通透的质感与纹理,在网状结构中加入絮状植物,除了降低网洞间的空白感,还丰富了这一空间的层次、色彩和纹理。

  蒲苇+叶脉+人造雪的组合也是出落得冰清玉洁,加上伞状的蕾丝花和白色蜡制花器,吹弹可破的质感跃然眼前。

  除了在肌理方面喜爱絮状材料,在造型方面这位花艺师也经常有轻巧又灵动的作品问世。比如说这一件利用叶脉的通透感制作的,造型接近蒲公英的作品。

  虚虚实实,蒲公英的美就在于他的”无常“。若有似无的质感更是满足人们想紧握脆弱而易碎的美丽的终极幻想。

  那么对这些絮状材料如此偏爱的人到底是谁呢?

  噔噔噔噔

  ……

  他就是我们的法式花派小王子——Frédéric Dupré

  才华横溢之下,包裹的必定是一颗坚定又细腻的心。

  让Frédéric助你一臂之力

  “法式优雅”,你值得拥有~

  《花艺立体构成与肌理表现研修课程》

  2018年12月15日-12月19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