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忆】时光不老 愈久弥新,诸暨这条老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诸暨城市西大门

有条历经宋、元、明、清、民国

并延续至今的老街

它就是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的

三都老街

▼▼▼

徜徉在三都老街,依稀可想见昔日的商业氛围。

这家洋铁皮店已经开了几十年了,岁月似乎没在老板石新源身上留下多少印记。只见他面色红润、身体清健,一点都不像个80岁的老人。

老街小店里的书墙,你曾在这里借过小说吗?

振兴路11号的这家杂货铺,1980年就已经在这里了,算算已有36个年头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8个字是时代特有的标志。

清末民初的三都

诸暨四大重镇之一的美称

明清时代留下的古迹

镌刻着历史的传承

▼▼    明代古迹“四眼井”   ▲▲▲

此井开挖于明隆庆年间,有章氏族人捐助所建。后几经修缮,最近一次为民国时期所修,井栏圈上有记。上世纪80年代未,因合作商店溪上建房开饭店,此井被废弃。井栏圈尚存一个,其余3个丢失。今小城镇改造,政府出资重修,还原来面貌。

  明代古迹“夢應井” ▲▲▲

《暨阳青山章氏宗谱·陽基録》中有記:永甯令無黨公故宅,累世擅文譽,積書数千百卷於超然楼上,日事披吟,宏博爲暨闻人,楼下有夢應井,祥應也。

   清代古迹“太平桥” ▲▲▲

此桥为三都市南泉溪上南北通道(五桥中)古桥之一,桥侧面刻有记。 建于嘉庆十九年十月(1814)章东昊造。

清代古迹“蒙正学堂” ▲▲▲

该学堂取名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是章氏乡绅捐款所建。学堂停办后一直作为三都行政机关居地(清代为里、民国为青山乡、新中国成立后为三都乡),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还归棋盘大队。座北朝南五间,二旁厢房各五间。

现此屋房产权属为棋盘自然村所有,整幢五间保存完好。至今已一百余年,经历多次易名,现为“三都小学"。

2018年,陶朱街道投入了约200万元,对三都老街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以还原和展现“旧时光”为初衷,尽可能地保留和恢复老街原貌,给老三都留下文化和历史记忆,让这些乡土故事在这里得到延续。

△聆听章氏家训感受岁月的变迁

△老街上曾经最时髦的理发店

△听铁皮店里老匠人介绍制作工艺

△听热心村民讲述馄饨摊的历史

△体验推独轮车、拉黄包车

△听老师讲述织布机下的三都贡缎文化

这些独特的乡土文化,

正衍变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见证着诸暨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

……

来源:陶朱街道 | 供稿:赵楼妃

审核:周春蕾

责任编辑:赵 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