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军将AC-47“幽灵”部署到越南藩朗空军基地,执行空中支援任务。AC-47“幽灵”是一款由道格拉斯所开发、以C-47运输机为基础的中型对地攻击机。在越战期间开发的该机种通常被用作密接空中支援用途,是一系列”空中炮艇”的首创之作。除了正式代号“幽灵”外,它还有个较为亲密的浑名“魔法龙帕夫”。该机并没有运用任何尖端科技,无论是平台还是武器都来自陈旧但却十分成熟的技术,利用全新的概念将其整合起来,使它成了越南战场上最受欢迎的武器之一。

1969年,美军将AC-47“幽灵”部署到越南藩朗空军基地,执行空中支援任务。

编辑

炮艇机的概念源自于侧射武器系统概念,而后者早在一战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就有安装了旋转枪架(机枪可以在枪架上旋转向侧面开火)的战斗机在各国空军中服役。1926~1927年,美国空军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空军基地初级飞行训练教官,弗雷德·内尔森就曾向陆军司令部兜售过他的侧射武器系统,当时他将1挺可侧射的7.62毫米机枪安装在他的DH-4双翼机的机翼上。

编辑

测试非常成功,内尔森驾驶DH-4做“灯塔盘旋”(Pylon Turn),通过安装在机翼支撑柱上的瞄准装置射击,地面上用石灰画出的目标区域被机枪命中数次。

编辑

1964年4月13日,编号43-48579的C-47被送回边和,随后泰里和他的同事们把3挺通用电气公司的加特林机枪装在了C-47的货舱里。

编辑

其中2挺机枪安装在左舷靠近尾部的2个舷窗上,第3挺机枪则直接装在货舱门的位置,从打开的货舱门向外开火。

编辑

其实最初的三驾AC-47由于加特林机枪缺货,而临时改装12挺M2机枪,后来均改装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新型加特林机枪。

编辑

1具M20 Mod4枪炮瞄准具被装在驾驶员左侧的座舱玻璃上,该型瞄准具也在A-1E天空袭击者攻击机上使用。开火按钮装在了飞行员的驾驶盘上,它可单独控制一挺机枪,也可操纵3挺机枪同时开火,其间只需要一个切换。

编辑

每挺7.62毫米机枪的射速都可在3000发/分和6000发/分之间调节。货舱门上安装了简单的手动照明弹投掷装置。

编辑

货舱前部也做了改装,可储存24000发7.62毫米机枪弹和45枚20万烛光照明弹。

编辑

其他辅助设备包括1台甚高频和1台超高频电台,1台用于飞机与地面部队联络协调的调频指令电台,加上军机上必备的塔康导航系统和敌我识别装置。

编辑

泰里特别强调要对瞄准具做精心调试,因为炮艇机经常会向离友军很近的目标开火。测试中的第一步骤是将机枪下压10度,射程设定在2500英尺左右。飞行员应操纵飞机在2000英尺高度倾角20度围绕照明弹投掷海域做盘旋机动。

编辑

在粗略瞄准后,飞行员将尽力保持飞机与照明弹烟柱平行,然后用1挺机枪瞄准照明弹烟柱顶端做一次三秒急促射,并与地面观察员一起观察子弹激起的水柱。随后飞行员将驾驶飞机做顺风和逆风通过以抵消风向的影响,最后调整瞄准具消除风偏。

编辑

飞行员要根据这挺机枪的调试调节其他几挺机枪。总的来说,这些轴线校准测试带来的密位设定精度足以应付实战需要,在天空几挺机枪一起开火,效果堪称恐怖。

编辑

12月15日这天对于炮艇机项目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这是AC-47的首次昼间战斗任务。泰里和他的机组与一位前线空中管制官密切合作,攻击了敌军的舢板、建筑、铁路等目标。

编辑

8天后的12月21日,AC-47接到前线空中管制官的召唤,出击攻击一座建筑物,据报告有14名越共游击队员在里面。短促射击后,地面部队报告建筑物被打成了筛子,同样被打成筛子的还有21具尸体。

编辑

另一次更加戏剧性的夜战表演发生1965年12月8日,炮艇机被派往BONG SON地区支援守卫一个高地的南越军队。从下午18:50到午夜23:10分,加特林机枪就几乎没有停止过射击,总共20500发子弹雨点般浇在游击队头上,大约300名游击队员阵亡。

编辑

在越南战争期间,总共有53架C-47D运输机被改装成炮艇机。尽管AC-47是非常有效的武器系统,但同时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它是一种易受攻击的飞机,在1965年12月到1969年9月的作战中,共损失15架。1969年,AC-47被更大,更先进的继承者——AC-130、AC-119G鬼影和AC-119K利刺取代。18架AC-47全部被移交给南越空军。

编辑

值得尊敬的老信天翁早在它成为炮艇机之前的二战期间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航空界传奇,越战期间它又赢得了另一项桂冠,它是给美国空军作战理念带来巨大冲击和变化的侧射武器系统概念当之无愧的先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