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共产党宣言》的五个关系(之二)

资本和财产的关系

“资本、财产”一直以来都是敏感的词汇,也是共产党人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认识问题和政策问题,历史上“左、右”的不同思想倾向很多都在这一点上直观表达出来。《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资产主义私有制下的资本与个人财产及相互关系等作了鲜明有力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治国理政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宣言》中有关私有制的论述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了共产党人对私有制的态度:“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但是,这句话“是从某个意义上说的”,哪个意义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解释说,“现代资产阶级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的,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最完备的表现。”从上可以看出,对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宣言》态度鲜明,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罪恶的,是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表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上所有私有制模式中最高等级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最后一个“完备”私有制形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这种私有制被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宣言》中有关资本的论述

《宣言》对资本的现象和本质作了大量精辟的分析,这些分析为马克思后来写作《资本论》打下了坚实基础。《宣言》指出,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从静态上很难看清资本的本质,《宣言》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这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资本家把手中的通过血腥或其它手段完成原始积累的“肮脏”财富用来雇佣无产者,组织商品生产,所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攫取,往往又转化为资本,以雇佣新的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进行更多更重的剥削,这种财富增殖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

三、《宣言》中有关个人财产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认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是没有个人财产的,是“赤贫者”,揭露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工人仅仅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活着”,“只有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正如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被工业发展所消灭,无产者受到资本家残酷剥削,一无所有,唯有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宣言》中说,“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吗?——没有的事”。这也就是后来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雇佣劳动无法创造出劳动者的个人财产,资本家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活劳动价值,而是劳动力价格,是保持劳动者继续被雇佣被剥削所必需的个人的基本生活资料、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必要的教育培训开支。至于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成员个人财产问题,《宣言》并未过多涉及,只是在对资本主义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十条强制性干涉举措中,提到“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第四条)。

四、《宣言》中有关私有制下资本与个人财产的关系的论述

针对资本与个人财产的关系问题,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和所有反对派对共产党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就是要消灭构成社会个体成员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等等的恶毒攻击。《宣言》予以反驳,《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这两者缺一不可。《宣言》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这里的“私有财产”不是“个人财产”。

《宣言》强调,“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权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以上论述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不是劳动者不想拥有个人财产,也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劳动者拥有个人财产,而是劳动者无法拥有个人财产。换句话说,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者即使有个人财产,也会因为“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而难以为继。二是只有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进行剥夺,建立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创造的财产、积累的财富才是真实的,是归劳动者拥有的,是用于扩大、丰富和提高自身生活的。

五、《宣言》的启示

1. 要有正确的财产观。在《宣言》中看不到把社会成员的个人财产、家庭财产公共化、国家化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是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场对资本的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公有制财产,毫无疑问是全社会成员拥有的共同财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更明确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公有制社会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造的财富、奋斗的成果理应受到保护保障,社会成员拥有的合法的个人财产与公共财产、集体财产、国家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2. 要重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也出现了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等问题。为防止“两极分化”,党中央提出加快脱贫、精准扶贫、防止地区发展不均衡、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办法调节收入等措施,是完全符合《宣言》的思想的,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有重要意义。

3. 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作者单位: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