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文丨路小路

电影和心理学都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就像春风遇见细雨、罗密欧遇见茱丽叶一样,在冥冥之中或许都有某种奇妙的缘分和连接。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我们在每秒24格的梦境中照见自己,照见世界,正如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指出的,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

心理学则是以精神分析的方式来窥探我们的内心世界,探索潜意识下的暗流涌动。归根到底,它们都是在揭示、呈现和预测普遍的人性,展现生命的奇妙和奥秘。

本文精选七部经典影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构和分析电影中的动人之处,借他人的故事折射我们自身的存在状态和人生困惑,在光影中发现最真实的自己。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1

《心灵捕手》

这部电影大概是心理学专业、或者心理学爱好者必看的电影了。

影片由著名导演格斯·范·桑特执导,主演则是著名演员马特·达蒙和罗宾·威廉姆斯,在1997年上映,获得过第7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奖项。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马特·达蒙饰演的清洁工威尔是一个有着卓越天赋的人,尤其是在数学领域,但是由于童年的创伤,他过着某种自暴自弃的生活,封闭了内心世界。

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心理学教师桑恩通过“谈话疗法”打开了威尔的心扉,使他摆脱了童年生活带来的阴影,最终消除了人际隔阂,并且重新找回了爱情。

你认识的那个女孩,也不是完美的,但关键是你们能否完美的适应彼此。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了解世间万物,但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径便是亲身尝试。”这是电影中最著名的台词之一。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2

《玛丽和马克思》

2009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片,曾经获得法国昂锡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等诸多殊荣,豆瓣评价高达8.9。

影片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孤独和友谊,通过友谊来消除孤独,通过孤独来彰显友谊。

电影讲述了两个奇怪的笔友真挚而动人的友谊,8岁的玛丽·丁格尔是居住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妈妈是个酒鬼,爸爸只喜欢制作鸟标本,父母都疏于照顾她,备受忽视的玛丽在外面也没有交到什么朋友,过得压抑而孤独。

有一天,心血来潮的玛丽给远在美国纽约44岁的马克思·霍罗威茨寄去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孤单。患有自闭症的马克思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也没有什么朋友。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友谊,他们的人生也随着友谊而起起伏伏,虽然也有过误会,但是始终牵挂着对方。

电影结尾是最感人的一幕,多年以后,玛丽终于来到了纽约,来到了马克思住的屋子,这时马克思早已经去世了,玛丽看着贴满房间墙壁的信件泣不成声。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3

《本杰明·巴顿奇事》

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原著是经典,这部电影同样也是经典,本片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本杰明·巴顿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的人生和正常人的完全相反。刚出生时他有着老人的面容,然后随着岁月的推移逆向发育,变得越来越年轻,直到年老时退回到婴儿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这部电影做出各种各样的诠释,比如爱、生死、亲密关系、认识自我等,但是我青睐的关键词是命运。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经指出,我们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责任、也有意志去面对自己的命运,不管命运是好还是坏,我们都能创造出存在的价值,活出自我,虽然电影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放大了这种个体命运的差异性。

影片中这句台词尤其难忘:“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4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就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巨大的连锁反应。形象一点的解释是,“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电影的主角伊万就像这只蝴蝶一样,他为了弥补童年时不小心犯下的错误,一次次的回到过去,希望创造一个更好的现在,但是结果是他一次次穿越过去,不仅没有解决原来的问题,而且还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糟,知道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这是一部关于悔恨、以及人如何面对悔恨的电影,蝴蝶效应只是一个引子,类似的电影还有《恐怖游轮》、《记忆碎片》和《催眠大师》。

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做出一些令自己感到后悔的事,并且深陷其中难以释怀。比如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一气之下和恋人说了分手、曾经伤害过别人等等。

毫无疑问,悔恨是一种相当负面的心理情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同时这也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会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如何处理悔恨?电影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过去的事情一旦发生就不能改变了,勇敢去面对,放眼未来而不是执着于过去,也许是走出悔恨情绪的第一步。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5

《惊魂记》

提到心理学,就不能不提到精神分析;而提到精神分析,在电影导演中就不能不提到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可能是最擅长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来为电影剧情增光添彩的导演了。《后窗》、《电话谋杀案》、《群鸟》和《西北偏北》等电影都是不可效仿的艺术经典,值得每个爱好心理学的人观看。

《惊魂记》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希区柯克在电影中朔造了一个经典的双重人格精神病者——诺曼·贝茨。

从外表看上去他平静和善,真诚热情,似乎还有些腼腆天真,但是在这种性格之下,他的内心还有着另外一重人格,充满了犯罪欲望,邪恶疯狂,好像他身体里面住了两个人,这是影史上人格分裂的鼻祖形象。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6

《入殓师》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向是避讳死亡的、恐惧死亡的,所以对死亡置之不论。但是每个人都是会死的,它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

死亡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命终极困惑之一。电影《入殓师》就借由入殓师这个特殊行业直面和讨论这个终极困惑。

电影中的主角小林是一个大提琴手,但是工作没多久乐队就倒闭了。在找工作连连碰壁之后,意志消沉的小林带着女朋友美香回到了家乡,打算休养一段时间,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因为生计所迫,他成了一名入殓师,每天和尸体打交道。这份工作让小林的内心备受煎熬,女朋友也选择了离开。

但是慢慢的他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从最开始的抗拒和抵触到怀着谦卑和敬畏之心对待这份工作,体悟到“谁都会死的吧,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死本身就是很平常的事”。

死亡是我们摆脱不了的宿命,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中的观点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启发。他认为,只有直视死亡,才能真正领会人类的处境,即我们生命的有限性,从而珍惜和品位当下的时刻,更好的生活。

值得心理学爱好者三刷的七部经典电影,你看过哪些?

07

《喜剧之王》

周星驰执导并主演的这部电影,剧情就不介绍了,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至少是听说过。

电影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就是主角尹天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尽管他只是死跑龙套的,还总是领不到剧组的盒饭。

“其实,我是某某某”,看似只是一句略带调侃无奈的话。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暗合了心理学所要追问和回答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或者换种说话,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格。

“我是谁?”指向的就是“自我”部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从而以此为使命,成为你自己,不枉此行的度过这一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跑龙套的尹天仇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一个演员,那我们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