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这些错误的举措得到纠正,让这些问题不再发生,教育部印发了《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里,教育部制定了5个措施,严厉整治打击培训机构,让孩子们能够正常的接受到国家普及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切忌将孩子的教育大事全部托付给老师与学校,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要让孩子接受培训机构的不正规教育。

我国一直在推行义务教育,这些年也为了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义务教育,国家一直在大力度的改革教育。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可上,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义务教育在这几年得到了全力的支持和实行。然而,由于地域,各地的义务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弊病,很多家长因为不重视,而没有将适龄儿童,送往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耽误孩子的学习。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培训机构以“国学”“女德”名义,对滞留的孩子开展全日制培训,妄图用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实际上却是在无德的圈钱。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留家中,亲自教育孩子,来代替义务教育,这些行为导致了本应去正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无法接受正规教育,让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得到阻难,这些举措,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展,危害到国家的发展。

为了让这些错误的举措得到纠正,让这些问题不再发生,教育部印发了《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里,教育部制定了5个措施,严厉整治打击培训机构,让孩子们能够正常的接受到国家普及的义务教育。

一、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教育部明文规定,校外配徐机构必须在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注册登记,才能进行教育培训业务。但是培训和义务教育分开,不得对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对于这些培训机构,教育部会进行严格管理。

二、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

在规定中,提到严禁培训机构进行虚假宣传,更禁止对适龄儿童进行规劝诱导,一旦发现此类违反规定的操作,会严厉打击。培训机构只允许从事培训的内容,禁止进行未经批准的其他培训。

三、严控校外机构培训内容

严控培训内容是教育部第三点要做的。培训机构必须遵守教育政策,不得打着国学的旗号,进行招生。培训机构的内容也应该严格遵守机构的规定,不得影响到儿童的价值观。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教育的一环,由于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儿童无法分辨好坏,这一点需要父母们注意,一定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一定要孩子去进行正规的义务教育,不要用其他的方式来教育处于义务教育时期的孩子。

五、关爱残障儿童教育

残障儿童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残障儿童因为先天的发育问题,接受教育时更应该十二分的主语。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敷衍,而应该正确的让孩子去接受义务教育。这些残障儿童会将由教育专家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后,结合各种教育方式,来进行义务教育,以此来保障残障儿童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想要让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行,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合作。尤其是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切忌将孩子的教育大事全部托付给老师与学校,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要让孩子接受培训机构的不正规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