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尤其是早产宝宝,因吸氧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10% ~ 34%,在中国约为20 %。

  这种病变一旦发展到晚期,致盲率几乎达到100%。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早产宝宝脆弱的眼睛

  新生宝宝视网膜血管化始于胚胎16周,生后1个月内仍在继续发育,直至完全血管化。早产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更不成熟,而且对氧极为敏感,在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视网膜血管会出现异常,导致视网膜病变。

  尽管多数早产宝宝的视网膜病变可以自然停止进展,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约20% ~ 25%的宝宝病情会继续发展至晚期,出现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严重者会失明。

  宝宝可能失明的病因,主要是是用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儿科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早产儿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加之医学助孕科技的发展,使早产儿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在临床危重新生儿抢救和早产儿救助上,用氧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

  氧气在抢救新生儿生命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埋下隐患。氧气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外资料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氧气被引入抢救系统后,虽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却使大量的孩子因晶状体后纤维增生失明,即视网膜病变。20世纪50年代,视网膜病变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早产儿致盲的重要疾病。20世纪60年代,氧的使用被强行削减,早产儿因呼吸窘迫而导致的脑瘫上升。20世纪70年代,氧又重新被使用。

  在婴幼儿的后天发育中,又有哪些东西是“杀手”

  电视、电脑、iPad、手机

  这些是家中非常常见的电子产品,它们发出的光会伤害到宝宝眼睛,此外不停闪烁、快速变化的画面容易诱发视觉疲劳。所以平常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这些电子产品,即便要使用也要严格控制时间,并且要求他们保持一定距离。

  闪光灯

  摄像机的闪光点也是一种强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但是也会刺激到宝宝的眼睛。有研究表明,如果被闪光灯照射次数过多,那么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在给宝宝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关掉闪光灯。

  电热扇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小太阳,其实他的取暖原理和浴霸相似,都是通过红外线照射来升温。虽然小太阳的光照强度没浴霸高,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会对眼睛产生影响,所以不推荐给孩子使用。

  怀孕期间,妈妈也一定要注意并严防病毒感染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所生的孩子健健康康的。但有的婴儿一生下来,就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和母亲在孕期及围产期受到病毒感染、吃了一些有副作用的药物或者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系。

  怀孕后,母亲感染的疾病不一定都感染给胎儿,因为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胎盘好像一道城墙,使病毒难以逾越。但是在妊娠头三个月,胎盘的屏障作用十分低下,还不能有效地保护胎儿,此时病毒就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一些能造成儿童致盲的常见病毒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都是杀伤细胞较强的病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