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远味道”如何飘香大湾区餐桌?

    作为清远优质农产品的杰出代表,清远鸡产业正积极推进规模化发展。梁素雅 摄

    在本届广东农博会上,清远市全方位展示农综改和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梁素雅 摄

    日前,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第九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东农博会”)落下帷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等100多种清远名特优新农产品集体亮相,受到各地客商和现场观众青睐,成为闪耀广东农博会的“爆品”。

    清远农业人口占66.4%,耕地总面积达403万亩,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自2012年底以来,清远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紧紧把握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将清远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综合基地。

    随着品质化、产业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清远农业正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出一条新路。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冯英阳

    “寻” 味

    珠三角街坊钟情“清远味道”

    在本届广东农博会上,清远市以“农旅融合、广清一体、共赢发展”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农综改和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

    清远展区由英德红茶展区、清远鸡与阳山鸡展区、特色美食展区、各县(市、区)农特产品展区和旅游展区组成,参展农产品大部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获得了“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省著名商标”等一系列殊荣。

    在开幕式当天,清远展区现场销售情况十分火爆,参展企业销售额约20多万元,现场订单额约370万元。其中,连州某企业的连州菜心和水果玉米签订了270万元订单,连山某大米企业现场订单额53万元、意向签约额2300多万元。

    在展会现场,清远参展企业也使出了看家本领,热情推介优质农产品,许多企业免费提供试食试饮,吸引了大量采购商和观众前来品尝。“我这次到清远展区就是为了买只正宗清远鸡,因为以前在清远旅游的时候吃过,感觉味道特别好!”广州街坊黄阿姨兴奋地说。

    经过现场体验后,不仅海内外人士对“清远味道”赞不绝口,许多媒体记者也专程来到清远展区拍摄美食节目,分享清远美食体验。

    “造” 味

    高质量发展酿出“清远美味”

    近年来,清远农业注重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和“3+X”农业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高质量农产品迅速抢占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我们生产的山苏主要销售到广州、深圳等地的高端酒店,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嫩叶,每斤最高却能卖到80元。”清远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总经理张宏印告诉记者,这种从台湾引进的蕨类植物由于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粤港澳大湾区众多食客的追捧。

    山苏“叶子变票子”的华丽变身,得益于清远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长期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清远农产品要想在粤港澳大湾区站稳脚跟,一定要坚持精品路线,不拼销量拼质量。”张宏印说。

    为了给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驾护航,清远市委、市政府,检验检疫,农业等相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形成了“市、县两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和农业部门指导,共同推进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机制。

    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5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4家;英德市红茶产业园已跻身全省首批1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清远力争年内创建5至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作为清远优质农产品的杰出代表,清远鸡产业也在积极推进规模化发展。位于清新区的清远鸡现代农业产业园近期已开工建设,这座总投资4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将拥有育种繁育区、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清远鸡扩繁区、加工及科普休闲体验区,形成“一园四区”的清远鸡产业集群。

    通过吸纳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清远市清农电商有限公司等几家清远鸡产业龙头企业入驻,该产业园投入使用后,预计将年产肉鸡300万只,带动养殖户1000户以上。

    “清远虽然是省内农业大市,但跟省内许多地市相比,土地分散、涉农资金薄弱,农业总产量也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清远市委农办副主任陈健先说。

    “丰” 味

    打造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市

    作为广东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农业潜力较大,但面临的困难也较多。为了使农业发展的“短板”变成“潜力板”,让“清远味道”愈加丰富,更适应粤港澳大湾区食客的口味,清远已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农业”领域。

    据悉,“数字农业”是将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将农业“装进”电脑,实现产权、生产过程、交易等信息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数字农业”能够对农作物、土壤进行实时监测,对农作物生长、病虫害、水肥状况等信息进行实时获取,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质量的目的。

    为了加快清远“数字农业”建设进程,清远市政府日前在英德市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建农业信息化方面展开合作,力争将清远打造成为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市。

    据悉,双方合作内容有10项,包括清远市智慧农业研究院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智慧农展馆建设、“乡村振兴”大平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数字化平台建设等。

    按照协议,双方在未来五年内,将围绕清远的畜禽、茶叶、蔬菜、林果、水产等主导产业,瞄准信息化与智能化目标,从产业规划、基地建设、信息装备、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为此,清远市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担任市政府顾问。

    “清远农田面积大,农业人口众多,发展‘数字农业’的潜力很大。我们通过引进‘数字农业’先进技术,可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清远农业‘三品’工程,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敏怀介绍说。

    在签约仪式上,副市长雷玉春表示,此次合作对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清远农业发展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为清远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支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