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发改委:研究出台民企通过债市融资政策

商务部:中美双方经贸领域高层接触已经恢复

首份年报高送转预案出炉 小盘股整体走强

投资增速企稳回升 缓释经济下行压力

同业资讯

四大行中第一家!中行计划出资百亿设立理财子公司

上市险企前十月业绩持续改善 保费增速最高达21%

太保将启动健康险大数据转型项目

产品资讯

利欧转债大幅下调转股价 套利盘涌现价格大涨

债券型指基发行火爆 年内规模增长94%

行业资讯

发改委:研究出台民企通过债市融资政策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发改委支持民营企业市场化融资有关情况时表示,为解决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发改委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开展市场化融资的政策措施,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是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发改委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民营企业,按照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的相关政策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质民营企业,对债券资金用途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将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近日,发改委核准了比亚迪公司作为优质民营企业发行60亿元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池及电池材料、城市云轨等绿色产业项目。

其次,加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改委鼓励各地以地方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由托管商业银行转贷给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并将适当优化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管理的相关规定,满足民营企业实际融资需求。

再次,支持发行创业投资类企业债券。发改委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出资设立或增资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债券募集资金设立或增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形式最终投向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

与此同时,协调推进民营企业违约债券处置,助力民营企业纾困。发改委对因现金流紧张发生债券违约,但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督促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各方力量,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对民营企业进行必要的财务支持和救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处置违约债券风险,助推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新兴行业等重点民营企业纾困。

此外,还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和股权融资支持计划。发改委按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的机制设计和市场化运作原则,在企业债券领域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融资,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支持。

商务部:中美双方经贸领域高层接触已经恢复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11月15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中美双方经贸领域高层接触已经恢复,同时,工作团队正在保持密切接触,以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高峰表示,从目前看,中美两国相关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企业也都在采取可能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对话与磋商,妥善解决分歧,为双方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贸易环境。

高峰介绍了1~10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有关情况。今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前10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90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积极推进。今年1~10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投资11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09.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8.1%。

二是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1~10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6%、17%、9.4%和9.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前10个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73个,合计142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4.9%。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高峰表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5.5%,这与中国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特别是对国外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增长密切相关。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参展和成交的情况也充分说明,中国进口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真诚地向世界开放市场,将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各国共同分享进口市场的蛋糕。

高峰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是中国推动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RCEP谈判自启动以来,已经举行了两次领导人会议、14次部长级会议和24轮谈判。谈判正在加速推进,货物、服务、投资等市场准入领域已经进入出要价谈判的冲刺阶段,规则领域已经完成了7个章节,另外还有3个章节也已经基本接近结束。

首份年报高送转预案出炉 小盘股整体走强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周四,沪深两市缩量震荡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36%,深成指涨1.18%,创业板指涨1.41%,重新站上1400点整数关口。盘面上,创投概念股依旧强势,鲁信创投、九鼎投资、中关村等20股涨停。小盘股有从个股强势向群体强势转换的趋势,正元智慧、安奈儿、神思电子、英搏尔等44只总股本小于3亿的小盘股涨停,占昨日A股涨停总数的近一半。

小盘股的爆发源于周三晚间正元智慧公告,控股股东杭州正元提出高送转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9股。

公告表示,杭州正元也正是基于对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业绩的分析及自身对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盈利水平的判断,同时考虑公司目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较为充足且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等因素,进行2018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以优化公司股本结构、增强股票流动性,更好地回报全体股东。

正元智慧成为2018年首份年报高送转预案,高送转预披露的时间比以往再度提前,去年高送转第一股凯普生物是11月18日预披露,今年正元智慧再度提前至11月14日。但从正元智慧基本面来看,并没有太突出的亮点,公司年报仅预增15%~25%,按三季报的业绩计算,动态市盈率高达415.8倍,即使考虑到公司历史上业绩都在四季度释放,根据年报预告估算市盈率也超过40倍。正元智慧近一年内股价从高点最多跌去68%,远大于同期创业板指数跌幅。

A股历史上有炒作高送转的惯例,每到年底具有送转潜力的小盘股或多或少都有一波行情。但高送转一度成为操纵股价的手段。例如,有些公司公布高送转预告的同时,大股东公布减持。还有些公司业绩大幅下降,却依然高送转,诱使散户托盘。近些年监管层对此现象加强了管理,高送转个股也逐年减少,高送转行情也一年不如一年。

按照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目前对于高送转需要与业绩相匹配,需要业绩持续增长且增速较高、每股盈利高等要求。但是交易所高送转规则的适用范围是沪深主板10送转5以上、中小板10送转8以上、创业板10送转10以上。作为创业板的正元智慧选择了10送转9,有规避交易所的高送转指引规范之嫌,因为正元智慧上市第一年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2018年同比预增15%~25%,与创业板高送转要求两年复合增长100%规定相比差距较大。

今年,如投资者要选择高送转标的,除了以往小盘和高公积金方面标准外,还要考虑监管要求。即按照交易所指引“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应当持续增长,且每股送转比例不得高于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及“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且最近3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的要求设定。

东北证券表示,市场处于震荡、缓慢修复的过程中。操作上,仍以逢低渐进布局绩优成长股为主,对于大幅爆炒的壳概念则需审慎应对;与此同时,后续可以逐步增加对业绩较好、成长性较好的潜在高送转个股的挖掘,伴随着正元智慧的高送转预披露、高送转行情可能渐次提前展开。

投资增速企稳回升 缓释经济下行压力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在连续9个月放缓后实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继9月份增速企稳后继续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触底回升,民间投资增速也进一步加快。投资数据的回暖,意味着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多项促进基建投资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开始显现,对有所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有所缓释。

基建投资触底回升表明,此前在投资补短板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已成效初显。从投资的具体领域来看,增速提升较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道路运输和民间投资,结构上则主要是生态环境、道路运输等短板领域,与此前政策及配套措施中的着力点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官方表示,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也是加快的,1~10月份增长6.3%,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采取的对民营企业进入PPP项目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政策都正在见到效果,政策落实的力度确实在加大,像前期停缓建的基建项目陆续开工复工,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加快,体现了政策支撑对基础设施投资回升的作用。

随着政策的发酵,以及下半年集中募集的政府专项债资金逐渐投入使用,基建投资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有望继续回升。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正逐步取代旧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也要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回升的力度和水平都比较有限。从未来发展看,要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企稳回升,还是要从政策支撑、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基建增速止跌,投资增速延续反弹,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一段时间以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实际上,除投资表现较好外,从前10个月经济运行状况来看,主要指标都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当前经济增长,包括生产和需求、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些总量指标都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新动能继续发展壮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继续改善。

长期来看,基建投资能否企稳回升,需持续跟踪资金到位情况。10月整体经济数据依旧不乐观,社融、新增信贷的数据较差,当前经济面临的压力仍期待政策层面的进一步发力,如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加大减税力度等。从积极的层面看,目前宏观政策的空间和余地比较大,通胀水平比较低,政府的负债率也处于合理区间,外汇储备仍然充足,有利于长期优势和潜力的释放。

同业资讯

四大行中第一家!中行计划出资百亿设立理财子公司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在设立理财子公司上迟迟按兵不动的国有四大行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11月15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将出资不超过100亿元发起设立中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银行理财”,最终以监管机构认可及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作为中行所属的一级全资子公司管理。

这是四大行中第一家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目前,暂无银行理财子公司被监管部门核准设立,但已有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15家银行公告将会设立理财子公司。

作为银行理财领域的“大户”,四大行在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问题上却显得进展缓慢,其背后的原因既牵扯到集团已有下属公募基金公司的协调问题,又有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如何与母公司资源联动、利益分配的探索。但实际上,这不仅是大行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绝大多数银行资管部独立出来后都要面对的问题。

资本金充足与刚兑无关

中行公告称,中国银行理财注册资本拟为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持股比例为100%。中国银行理财经营范围为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公告还称,该次投资是中国银行为满足监管机构的最新要求、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本行理财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隔离,更好地实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服务宗旨。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透露,《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反应整体积极正面,本月下旬将正式发布。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理财新规,《办法》在销售门槛、销售渠道和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都有所放松,向公募基金的相关管理规定看齐。这无疑对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带来不小吸引力。

《办法》也对理财子公司资本金规模设置了要求,即注册资本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从目前已公布的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计划看,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拟出资规模均远高于10亿元,如股份制银行普遍将拟出资规模设在50亿元左右,交通银行为80亿,浦发银行和中行甚至均为100亿元。

北京一大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尽管《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理财规模与子公司资本金大小挂钩,但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下,监管态度还是希望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能匹配适宜水平的资本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资本金与刚性兑付是两码事,资本金充足对任何金融机构都是好事,意味着机构的公信度较高。像国有大行动辄上万亿的理财规模,百亿规模的资本金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靠资本金来保刚性兑付,资本金仅代表着金融机构应对风险和市场挑战的能力。

国有行为何进展缓慢?

相比于中小银行,国有大行在设立理财子公司方面显得进展缓慢。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涉及与其已有下属公募基金公司的协调问题等。

四大行旗下均有公募基金,如工银瑞信、农银汇理、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再设立理财子公司,则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国有大行已经实现了大型集团化运作,旗下有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若再单独设立银行资管子公司,势必会与其他兄弟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业务有交叉,如何整合这些公司的资管业务,现在都还在探讨。对我们银行资管部来说,我们不希望因为要设立子公司,使得自己的业务资源变弱。因此,如何设计机制,保障资管子公司设立后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是个重大课题。”另一国有大行人士称。

该国有大行人士还补充道,该行未来可能在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同时,总行层面仍保留资管部。在分工方面,子公司负责理财运营,资管部负责管理。

曾刚则认为,首先,理财子公司业务范围与公募基金不完全重叠,从《办法》看,前者的业务范围可能比后者还要大。其次,理财子公司预计基本都是银行独资控股,公募基金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则更加多元化,因此,理财子公司服从全行战略的便利性和可能性更大,公募基金子公司会更独立地面向市场发展。此外,从实际发展情况看,银行的公募基金子公司与母行业务协同程度并不十分紧密,这也与监管主体不同有关。

“理财子公司脱胎于银行内部,又是银行全资控股,且监管主体与母行一致,个人觉得,理财子公司还是有差异化发展空间的。”曾刚说。

上市险企前十月业绩持续改善 保费增速最高达21%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截至目前,四大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已经公布了1~10月保费情况。数据显示,上市险企的业绩在持续改善,其中,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增速高达20.9%。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大主要保险公司人力大幅增长的时代已成过去,维持现有人力和人均产能,成为各公司稳定业绩的当务之急。

寿险增速回升

公告显示,今年1~10月,国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分别为4920亿元、3875亿元和1095亿元,增速分别为4.8%、20.9%、11.5%。

其中,寿险老大国寿的保费增速进一步增加,前9个月增速为4.11%,前10个月增速上升至4.8%。据了解,三季度国寿续期保费31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为后续保费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平安人寿前10个月的增速相比前9个月,也上升了1.8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前10个月与前9月增速相比略有增加。

10月单月,平安人寿实现273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国寿(235亿)和新华保险(95亿)。10月单月,平安人寿披露的个险新单保费9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月的3%明显提速,推动个险新单年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窄至1.8%。

财险方面,平安财险10月单月实现保费199亿元,同比增长21.9%,较9月的17.2%继续提升;前10个月累计增速15.7%,比前9个月的15%有所提升。

截至证券时报记者发稿,太保寿险与财险尚未披露数据。

前10月行业整体回暖

上市公司的数据也代表了行业增速回暖的趋势。

银保监会13日最新披露的行业保费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07万亿,同比增长0.67%。该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并扭转了今年前9个月的同比负增长。

其中,寿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19万亿元,同比下降3.48%,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达到年内最小。寿险业务结构的调整对于行业保费增速的影响,被进一步消化。

前三季度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3亿元,同比增长10.69%。受制于车险业务增速的放缓,财险业务增速有所放缓。

险种方面,健康险业务收入增速最快,达到21%;其次是农业保险和意外险,约为18%。

观察上市保险公司和保险业的增长能否持续,保险人力的增长是关键指标。三季报显示,平安9月末代理人数量143万人,较年初增长3.2%;9月末个险渠道销售队伍规模为145.5万人,较6月末增长1%,较年初则有约12万的人力净脱落。据安信证券估计,太保寿险的月均营销员规模或维持在87万人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几大主要保险公司人力大幅增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维持现有人力和人均产能,成为各家公司稳定业绩的当务之急。

太保将启动健康险大数据转型项目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中国太保去年提出的全面转型2.0取得初步成效。该公司11月15日举行了2018年资本市场开放日,就“健康险业务发展情况及趋势”和“数字科技应用成果”进行了详细披露。这是太保启动转型2.0后,首次就健康险业务和数字科技应用情况进行专项披露。

太保表示,公司未来健康险业务方面将有三大布局。一是启动健康险大数据转型项目,建立集团健康险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大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健康险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二是提升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围绕“保险产品+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提升客户渗透率,增进客户粘度;三是发挥协同优势,深入推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互补与协同,打造在健康险业务领域的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健康保障需求持续增长,公共医疗保障不足以满足各阶层的健康保障需求,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商业健康险作为重要补充,健康险业务出现高速增长,尤其以疾病险和医疗险发展较快。太保表示,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客户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健康险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业务结构优化。

太保数据显示,购买长期重疾险的客户占比持续提升,新保长险客户中购买重疾险的比例由2015年的48.8%快速攀升至2018年前9月的82.8%。2018年重疾险客户中,0-9岁、30-39岁、40-49岁年龄层占比都很高,分别为21.3%、23.3%和22.2%。同时,重疾险客均保额持续提升,30万以上保额客户快速增长,重疾险新保客均保额由2014年的7.8万元快速升至2017年的17.3万元。

长期健康险的快速发展亦推动太保寿险业务结构优化、价值率提升和剩余边际提升。太保寿险剩余边际余额由2015年的1321.75亿元攀升至2018年的2634.70亿元。

除了商保业务,太保还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在办医保合作项目161个, 覆盖22个省(区、市)459个区县,参保人群超过9100万人。

数字化应用方面,太保表示近年来公司加快数字化应用,围绕客户足迹开展科技赋能,推进客户账户和客户界面的全面统一,重点聚焦集团移动端统一门户开发及基于客户关键旅程的服务升级和应用创新,从而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目前已有智能保顾产品“阿尔法”保险、基于图计算车险精准反欺诈平台等多个数字应用产品落地。

产品资讯

利欧转债大幅下调转股价 套利盘涌现价格大涨

2018年11月16日证券时报网

近期利欧转债一下子火起来了,成为转债的明星品种。

因成功下修转股价,利欧转债近日连续上涨,自10月19日至11月14日,转债从最低78元一度升至103元,期间最大涨幅逾三成。以昨日收盘价计算,不到一个月,利欧转债上涨27%,不仅遥遥领先于其他转债,相比许多A股也并不逊色。

11月13日晚间,利欧股份公告称,当天公司召开201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向下修正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格的议案》。公司董事会确定利欧转债转股价格由2.76元/股向下修正为1.72元/股,下修幅度接近40%,实施日期为11月14日。

一般来说,因正股股价下跌,若按最初的转股价,转债持有人转股即面临亏损,为了促进积极转股,公司由此下修转股价。当然,对于正股大股东及持有人来说,债转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股权与每股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修前的转股价2.76元计算,本来利欧转债的转股溢价率达39.44%,但是,以下修后的转股价1.72元计算,利欧转债的转股折价率超过10%,存在巨大的“买入转债转股+卖出正股”套利空间。

在这样的利好刺激下,11月14日,利欧转债大涨5.87%,同时成交额也迅速放大至11.3亿元。即使当天转债大涨而正股下跌,但以收盘价计算,利欧转债的转股折价率仍为5.61%,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当天以收盘价买入转债并马上转股,忽略交易成本,就能赚取5.61%的收益。

事实上,确实有大量资金参与套利。深交所信息显示,发行2197.54万张的利欧转债11月13日未转股数达2196.96万张,未转股比例高达99.97%,而14日成功下修转股价后,利欧转债未转股数量迅速下降到1766.11万张,未转股比例跌至80.37%。仅仅一天时间,约431万张利欧转债已主动转股,占转债总数的比例接近20%。不过,截至记者昨晚发稿,15日的债转股数据深交所尚未公布。

不过,由于转债转股后次日可以抛售,转债的大量套利盘给正股带来了明显的压力。利欧股份正股昨日跳空大幅低开,开盘价1.71元较14日收盘价1.8元折价5%,早盘一度下探至1.67元,这意味着参与债转股的套利者如果此时减持正股,几乎没有盈利甚至可能出现少许亏损。

不过,在开盘短暂下跌后,利欧股份正股震荡回升,收报1.76元,跌幅收窄为2.22%,全天成交显著放大至5.24亿元。利欧转债则继续上涨2.15%,报100.9元,按两者最新收盘价计算,利欧转债转股仍存在1.39%的转股折价空间。

今年以来,随着A股疲弱以及转债扩容,转债市场出现了下修潮,水晶光电、蓝色光标、国祯环保、小康股份等数十家公司已成功向下修正了转股价格,还有东音股份、国桢环保等多家公司董事会提议下修转股价。

不过,并不是所有转债价格下调都会引发转债的上涨。以近期下调转股价的水晶转债为例,11月5日晚间,水晶光电公告,将水晶转债转股价格由22.9元/股下调为16元/股。11月6日,在正股平稳的情况下,水晶转债跳空低开下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即使下调转股价,水晶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仍然较高。截至昨日收盘,水晶转债溢价率仍高达40%。

对于可转债投资,除了转股折溢率以外,公司下调动机、时机以及转债价格等都对下调后的转债表现有影响,投资者参与转债下调博弈时需要保持谨慎。

债券型指基发行火爆 年内规模增长94%

2018年11月15日和讯网

面对震荡磨底的股市行情,众多基金产品通常是“好发不好做”。今年前三个季度,无论是权益类基金还是固收类基金,均放缓了发行的角度,甚至有不在少数的新基金选择了延长募集。

债券型指数基金却在今年意外迎来了规模的爆发式增长。记者注意到,债券型指数基金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截至11月14日,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有38只债券型指数基金,38只基金的总规模为553.62亿元。而在今年年初,公募基金市场上28只债券型指数基金的总规模仅为285.37亿元,今年以来已经扩张了94%。

债券型指数基金规模的大幅增长背后,记者注意到,爆款基金频现是债券型指数基金总规模快速扩张的主力,以刚刚提前结束募集的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为例,该基金首募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募集规模最大的固收类基金。

无独有偶,南方基金近期发行的一只债券型指数基金,其首募规模也超过了45亿元。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债券指数基金包括基金频现,极有可能是受债券市场上信用债频频暴雷影响。受此影响,机构投资者开始转向定制利率债指数产品,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存在着分红的免税效应,在今年年底债券市场依然是牛市行情。

实际上,今年以来债券型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大幅跑赢其他类基金:记者统计发现,成立于今年以前的28只债券型指数基金在今年的平均回报率高达5.49%,不仅高于偏股基金-13.52%的平均回报率,也高出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在今年的平均回报率。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