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高峰期的地铁或公交上留意过那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他们背着书包努力在夹缝中留出空间给孩子,行车过程中整个车厢里能够听到他们反复叮嘱各种注意事项或者帮助孩子复习英语单词背课文练口算的声音,在一众“低头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忙碌。

  当今社会,从牙牙学语到在学校和课外班之间奔来赶去的孩子身后,都有他们操碎了心的家长。孩子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早在步入婚姻之初,亦或是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婚房落在哪个学区的事了。

  有人调侃说,全宇宙最焦虑的人就是中国式家长了。我们的家长听到这话恐怕只能苦笑着点头。如果有可能,谁不想活得洒脱一些呢?奈何佛系的想法总拗不过望子成龙、爱子心切。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作家叶萱有过诸如自家房子完美避过500米内小学学区的狗血经历,也对各种跟孩子教育相关的问题深有同感。读者们最初知道叶萱,或许是因为《纸婚》这部婚姻家庭题材的小说。2014年,缘于“母亲”这个新身份,叶萱写下了《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这部亲子散文集,这也开启了她在文学创作中的新世界。

  在朋友眼中,叶萱身兼数职,畅销书作家、大学在职教师、书店老板,她自己却更喜欢“妈妈”这个身份,并开玩笑说,兴许只有“母亲”这个职业她终生不会跳槽。

  一转眼,距离叶萱写下《愿你》一书已过去四个春夏,她的一双儿女叮叮、咚咚也长大了——姐姐咚咚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两岁的弟弟叮叮即将从幼小衔接班毕业。而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叶萱在不断反思中积累了不少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于是就有了这本《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而叮叮、咚咚呢,则成了这本书里最为生动的例子。

  女儿咚咚十个月大时,自己颤颤巍巍站起来想学走路,硬是被她亲娘又摁下去又多爬了三个月。理由是,多爬爬,协调性好。

  咚姐上了幼儿园以后,家里老人想教她认字,咚妈却认为文字是“暴力性”的艺术,会禁锢小朋友对世界千奇百怪的揣测,义正言辞地让她继续看绘本,于是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咚姐愣是“文盲”着长到五岁。

  上学以后,咚姐对数学很感兴趣,听说别家小朋友做课外试卷,也跟咚妈“讨”题目做。咚妈却规定:卷子一周最多做一套。

  在早教先学面前,咚妈为什么不为所动呢?这是因为,作为母亲,她看到了孩子身上自尊心强、不懂得克制的特点。出于长远学习的考虑,咚妈坚持引导孩子学会“适度”,用适度的数量、适度的时机、适度的欲望,留住来之不易的好奇和失之可惜的趣味,延长所谓的“玩”性。

  所以,这个看似云淡风轻的“玩"字背后是母亲的深思远虑。她希望孩子“能一直把求知作为乐趣,把解惑当作惊喜,明确并坚持自己所爱,用合理而科学的方式积累点滴收获”,而不是在过犹不及中摧毁了好奇与兴趣,成为一个将来在高考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人。

  这个看似轻巧的“玩”字也恰能照见焦虑的大多数。贯穿全书,作家叶萱努力思辨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因为孩子不愿意读书而担忧的时候,当我们因为孩子死活记不住一句诗或几个拼音而失望的时候,当我们看着卷子上成串的红叉焦躁的时候,我们的对策、方法以及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标准,有没有出现偏差?”

  如果孩子讨厌写作业,与其挑战“让孩子爱上写作业”的不可能,不如探求“因为好奇而主动探索”的方法。“作业是任务,能不厌烦已是境界。但学习是因为好奇而产生兴趣,因为兴趣而出发探求,因为探求而努力深入,因为深入而愈发惊喜,因为惊喜而深刻铭记,因为铭记而获得进步,因为进步而被他人赞扬……”“学习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好奇所产生的兴趣,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克服辛苦的力量源泉。”

  这本明黄色的温暖小书里,涉及从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情绪管理到亲子沟通、二宝关系的方方面面,叶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道出形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比如,“穷养”和“富养”的作用。都说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于是现实中许多父母“照章办事”,结果好坏迥异。叶萱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穷养、富养的关键,不在“穷”“富”,而在“养”。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脱离了‘养’的本质来探讨穷养和富养的区别,那么等待我们的不是‘穷人家的富二代’就是‘富人家的留守儿童’。如果一定要给穷养、富养一个界定的话,那么在力所能及的物质基础上,通过有效陪伴来提高孩子在性情品质、处世态度、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进步,那就是有价值的‘富养’,反之就是‘穷养’了。”

  这几年,随着政策开放,不少家庭有了二宝,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往往会面临所谓“一碗水端平”的问题。从购买玩具到表扬批评孩子,父母们都刻意提醒自己做到细节上的平衡。而在叶萱看来,真正的“一碗水端平”是实现于孩子们互相之间的密切关照。在弟弟叮叮出生后,叶萱有意识地让咚姐参与照料,后来又鼓励弟弟做姐姐的学生,让姐姐当小老师教他写字读书,这样一来就把弟弟带入姐姐的生命中,又握着姐姐的手一路融入弟弟的成长中。姐弟俩在日常的陪伴中共进退,相依偎,确信爱的存在,彼此产生安全感。渐渐的,两个客观上有差距的个体,在日记月累的磨合相处中,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好几次忍不住泪水夺眶,倒不是作家刻意煽情了,而是从字里行间能够确切感受到那份身为人母、透着责任和睿智的爱,也能体会到“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绝不是限于口头的祝福,而是深思熟虑后身体力行的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有疑君希望把这本好书分享给宝爸宝妈们。我们会在留言的读者中随机抽取三位送出这本《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你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购书详请。

  

  ~ 你或许感兴趣的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