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明同时认为,因为中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无可替代性,预计从下半年起,中国外贸将迎来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如果疫情结束有望出现较大反弹。这种恢复性增长,为观察全球疫情下中国外贸走向提供了具有指向性意义的指标。

原标题:海外网评:4月份中国出口转正,释放稳外贸积极信号

5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当月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这是继一季度同比出现两位数下滑后,货物贸易出口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这种恢复性增长,为观察全球疫情下中国外贸走向提供了具有指向性意义的指标。

诚然,4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背后有客观因素。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不同于菜市场买萝卜白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外贸订单往往横跨半年甚至更久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外贸企业在2、3月份普遍面临复工复产的问题,手头积压了不少订单,4月份成为比较密集的补交阶段。此外,汇率也是4月出口反弹的一个促成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出台的一系列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有力措施已初见成效。一系列措施在前期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现在则主要是减免各种税收及租金等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维持正常运转。5月7日,中国商务部表示还将推出多重举措,从精准帮扶企业、支持出口转内销、稳定畅通国际物流等方面加码稳外贸。

深入分析4月的外贸数据还可以发现,疫情下中国外贸有三大亮点。

第一,中国防疫物资相关产能大幅提升,成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据统计,3月1日至4月30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712亿元。4月份以来出口防疫物资更是呈明显增长态势,日均出口额从月初约10亿元,增至近期日均30亿元以上。

第二,电子商务对减轻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发挥了较大作用,“网上成交,线下交货”模式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传统外贸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实现了国际贸易“无国界”,通过网上完成各种交货手续,线下进行无接触式卸货接货等,成为特殊时期稳外贸的重要支点。

第三,中国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前4个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东盟间产业关联较为密切,另一方面是由于东盟国家疫情发展情况较欧美相对平缓。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红利持续释放,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76万亿元,增长0.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4%。中欧班列实现开行逆势增长疏通了国际通道,展现出强劲的活力。

在看到4月中国外贸数据背后的积极因素时,也不能盲目乐观。白明坦言,应审慎看待出口数据的暂时回升,这种回升能否代表中国外贸发展的长期趋势还值得进一步观察。中国外贸的长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恢复情况,而当前疫情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犹存,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复杂严峻形势。“老订单走完,新订单接不上”,5、6月份可能将面临较大压力。白明同时认为,因为中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无可替代性,预计从下半年起,中国外贸将迎来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如果疫情结束有望出现较大反弹。(海外网评论员 栾雨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