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18,各品牌都在围绕着“吓人的技术”、“颠覆性创新”等等大费周章,用尽浑身解数抢占市场高地,你追我赶似的发布会节奏营造出一种“刷存在”般的感觉,各品牌声势浩大的“病毒式传播”无一不在抢夺着消费者的眼球,似乎缺少了往年发布手机时那股仪式感、庄重感,大概是市场趋势吧,对消费者而言,可以不要莫须有的冠冕堂皇,而只是一部手机那么简单。

自从三款iPhone以及三星note9发布到现在,Apple和Samsung的疲态似乎已经很难触及到用户痛点了,同时,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赋予了更大的希望,碍于种种,国产品牌不得不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否则很快会在“厮杀”中被淘汰。当然,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创新是日积月累的,不可能一个品牌独大,也不可能有一个品牌瞬间爆红,虽说各类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但消费者始终是理智的,能够让用户掏腰包的不外乎那么几个选择的点——

都说近十年是智能手机发展井喷式的十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品牌长足的进步,也看到了一些品牌溃不成军——那么所谓的产品创新,究竟在哪里呢?

1. 年末新机大潮中的复古重生

今年6月vivo NEX的发布惊艳四座、好评如潮,这让vivo的关注度瞬间拔高了几个level,国际蓝厂实实在在的秀了一把——NEX的大胆创新颇具颠覆意义,它打破了手机的传统结构,把前置摄像头从屏幕上“砍掉”,成为首款升降式机械前置摄像头手机,从视觉观感上来说,用“真香”形容毫不为过。

紧随其后的是OPPO的Find X,“前置摄像头全隐藏式的双轨结构”设计让手机又回到了那个“滑盖”的年代,有些“复古重生”的味道,或者说,它是手机外观设计的再一次突破,不论从视觉方面、市场认可度等多方面来看,“滑盖全面屏智能手机”还是掀起了一小股浪潮的。

相信很多80、90后用户对于滑盖手机还是有鲜明记忆的,早些年叱咤风云的Nokia、Samsung、Sony Ericsson等巨头品牌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滑盖机产品,其中一些经典机型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回忆,那个用物理9键键盘的校园时代——之后,智能手机逐渐发展,“大屏当道”的时代整整走过了近十年。在“全面屏白热化阶段”的今天,OPPO以碾压性优势傲视群雄,Find X的上市带着一股“杀气”,似乎在向各个品牌发出“挑战书”,并且非常讨巧的在年末新机大潮之前赚足了眼球。创新精神在饱受病诟的“蓝绿大厂”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暂且抛开两款手机的市场表现不谈,这种“复古”式的外观让人惊叹且回味十足。

以上几款滑盖手机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机型,那时候,没有动辄6寸起步的大屏、没有千万级的像素、没有大电池——2寸左右的屏幕、至高320万像素的摄像头、仅有几十MB的内存、生硬的物理按键......

它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记得那时候,很多同学会因为一部滑盖手机而欣喜,它所带给消费者的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近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结构机身再一次回归视野,竟然有着“概念机”一般的存在,在一众机型中显得格外抢眼。它不失为一种创新,一种需求日益提高下的产物,散发着“独乐乐、众乐乐”的气息,用户对于传统智能手机外观的审美疲劳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手机市场除了“厮杀”、“你追我赶”的同时也充斥着无法想象的舆论压力,屏幕越做越大还不够,视觉上更加不能容忍前置摄像头、感光元件、听筒等“千疮百孔”的异物感,现有的外观结构很容易会被用户丢弃,于是,诞生了这种“复古”滑盖机身结构,隐藏了前置摄像头、在使用体验上带来“物理创新”,为已经不纠结性能的今天提交一份答卷。

剑走偏锋般的尝试没有百试百灵,似乎大部分用户考虑的是一种使用习惯上的切换,毕竟滑盖机身结构的弊端也很明显,机身重量提高、握持一体感降低、有一定使用成本,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诸如“滑盖缝隙积灰”、“机械损耗”、“排线故障”等担忧,厂商也对滑盖结构做了高水准的使用损耗测试,综合多方面来说还是很难勾起用户买单的欲望,这也就间接性的局限了它的用户群——拥有易于接受新事物、与众不同的标签人群,势必不会像常规旗舰机型那样很快有口皆碑。

小米、荣耀、联想相继发布了滑盖机型,期间还发生了“专利之争”的小波澜,说明品牌早就着手了滑盖的结构设计,发布的背后,一定对于市场细腻的思考。也许,品牌无法精准的考量用户,但创新又到了瓶颈期,于是纷纷拿出“蓄谋”已久的大招,在年末好好的造势一番。

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滑盖智能手机把屏幕尺寸做到5.0~5.5寸之间,在机身重量和电池上有更好的权衡,相信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的,新鲜,是谁都喜欢的,但是新鲜的同时还有稍许的“鸡肋”,恐怕会让很多人打道回府,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创新还是赞赏有加的。

2. 差异化和创新的博弈

对于产品来说最好的佐证就是它的市场表现,推广归根结底的落点在于实际的营销,Smartisan、小米、荣耀等以互联网为主阵营的品牌近些年纷纷开辟了线下渠道,所谓蓝海市场的“红利”趋势让很多品牌也想分一杯羹,vivo、OPPO年轻化的定位为以及流量的抢占攻势为产品推出提供了良好基础,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自诞生以来就有着“流量圈层”的标签,它对目标用户的抓取远超诸如一加、努比亚等“后起之秀”,荣耀有华为的加持,在生产链条以及渠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联想作为PC巨头品牌,手机业务历经几次变革才缓缓步入正轨。滑盖智能手机扎堆式的发布说明创新精神是存在的,各品牌都想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来获取成绩,然而实质性的创新更多的是停留在差异化的层面,消费者看到了不同,新鲜劲儿也就那么一阵子,为了“不一样”而买单的用户究竟占据多少?最好的答案,还是市场。

三款滑盖智能手机中,小米和联想的预约量还是比较可观的,magic 2也获得了99%的好评率,以上信息很直观的予以了品牌反馈、予以了观望者反馈。三款机型中,从定位以及硬件上来说联想较为“弱势”,或者这正是联想的聪明之处,在“厮杀”中露脸但又很好的避开“致命伤”,让更多中端用户群也能感受到“不一样”,仅此一点,可能就够了。

消费者期待更好的产品是追求,品牌持续打造创新性的产品是重点课题,“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今天,要加快创新节奏、又要新鲜感、还要足够好用,看似简单要求的背后是一场荣誉之争、品牌之战。井喷式的十年过去后,会不会再有新纪元出现我们无从知晓,就目前而言,硬实力的差距在各品牌间并没有大到无法追赶,可软实力的悬殊“一浪拍死一浪”,相信不久的以后,国产品牌的发展从综合纬度能够和Apple或Samsung比肩,甚至超越巨头,打造差异化和创新均衡的产品,“新国货”也会被重新定义。

期待但不慌张,也许是用户对品牌最好的寄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