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你们这是丢的啥子东西,气味好难闻哟。”“我们这是在给猕猴桃施肥,因为施用的是丰泽园生产的有机肥,气味肯定不好闻,等会用泥土盖住就不臭了。”这是11月9日,记者赴十直镇蒋家山猕猴桃种植基地采访时,与一群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对话。

蒋家山猕猴桃基地一角

一个名叫江荣富的村民介绍,他和其他20多个村民,都是长期受雇于该基地的工人,主要负责为猕猴桃除草、施肥、松土、修枝等日常管理,以及果子膨大期套袋、成熟期采果、装运等。“老板除包我和工友们吃住外,每月还可按时兑现2000元劳务费。在这里务工的人,年龄都偏大,都是五六十岁。这个年龄在外打工老板一般不会要了,选择在家门口打工,既可照顾家里,又能够挣到一笔钱,还是挺满意的。”江荣富说。

猕猴桃产业环抱农家

蒋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泽德告诉记者,猕猴桃种植基地位于该村二组,于2012年成立丰都县腾飞猕猴桃股份合作社,注册资金650万元,共种植猕猴桃600余亩,以栽种绿色、环保、有机的红心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为主。

“基地采用‘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发展模式,有社员40户151人,固定工人30人、季节工人100人左右,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人。”王泽德说。

蒋家山猕猴桃产业路

据悉,蒋家山村二组海拔高度为900米左右,以前由于交通条件差,村民种地爬坡上坎,付出多收获少,基本靠天吃饭,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挣现钱,留守在家的大多是“386199”部队。由于缺劳力,也缺技术,少部分村民将土地闲置甚至撂荒。

猕猴桃采摘人行便道

针对这种情况,蒋家山村支“两委”便动员农户将闲置土地以每年8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承包方。承包方以劳务的形式让农户进入企业工作,土地流转+劳务收入,农户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而且旱涝保收,与土地流转前相比,收入翻了几番。

“即使不在企业务工的村民,因为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不但从此不再撂荒,而且每年一亩地等于‘白捡’了800元,还可安心在外务工。”王泽德说。

市民品尝猕猴桃

记者看到,该猕猴桃园四周环境独立,不受外界污染,并配置有山泉浇灌的设备设施,采用牛粪和菜油饼作为肥料进行有机种植,人工除草,土质疏松,腐殖质深厚。虽然眼下已过了采果期,但在合作社的冷冻库房里,还储存有少许货源。记者品尝后,感觉果肉酸甜适中、肉质细腻、清香怡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目前,果子零售价为40元/公斤,深受消费者青睐。

市民选购猕猴桃

“今年,猕猴桃总产量达到15万公斤,可实现产值500万元,净利润120万元。果子成熟时节,除市民现场采摘消费外,产品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王泽德说,目前,工人为猕猴桃树施肥即将结束,下一步就是修剪枝蔓,为明年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来源:丰都日报 记者:李达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